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作为防御机制的投射是怎样的?认识投射现象 解释心理困惑

作为防御机制的投射是怎样的?认识投射现象 解释心理困惑

时间:2018-09-19 05:22:44

相关推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拿个苹果在吃,又想和同伴玩耍,看到有位老奶奶坐在一旁,就礼貌的问,“老奶奶您还有牙齿吗?”

老奶奶回答说,牙齿早就掉光了,于是小男孩愉快请求帮助,“那您能帮我拿着这个苹果吗?”

这个有趣的故事,反映的正是小男孩那点小心思,禁不住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也正是我们要说的投射,只不过这是广义上的投射。

那么,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投射是什么样子呢?

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投射,顾名思义就是向外界投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狭义的投射,是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许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写道,“把本人不愿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的归于别人,这种防御机制叫作投射。”

用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说明,就是“心中有佛看到佛”“心中有狗屎看到狗屎”,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只不过投射所投出的是自己不喜欢、不接受、不敢面对的想法与情感,也可以说是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

投射分作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类。

健康投射就是我们知道自己在投射,比如清醒意识到带着心理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看到的不是客观世界,只是我们心里的主观世界。

用许又新教授的话说,“我们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和价值观去看世界,使世界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比如,我们发脾气,我们不高兴,这没问题,很正常,但要知道这是自己投射价值观和情绪,就好。

由此,健康投射具有建设性,甚至创造性,增添生活情趣,促进人际关系。

需要关注的是不健康投射,甚至病态的投射。

这种投射就是当事人不知道或者不承认自己在投射,认为世界就是主观看到的那样,投射不具有建设性,还“妨碍或破坏了人际关系”。

比如,当我们讨厌别人啰嗦,乃至于自私,小气,做事自我中心主义,甚至一无是处时候,反过来,恰恰印证的是自己这样也会出现这些问题,只不过投射给了别人,因为没有人是完美无瑕的。

我们天性容易看到别人有问题,却独独看不见自己的错误。

用投射解释3种常见问题

一种常见问题是推诿。

推诿扯皮是常见现象,就是把自认为不好的态度硬是栽给别人头上,诿过于人,撇清自己,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最典型的是投射自卑和自私心理。自卑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却容易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是自卑的投射。那些爱说别人自私自利的人呢,恰好是自己很自私的投射。

第二种常见问题是恐惧。

咨询过一个人际关系恐惧个案,求助者是高中学生,从害怕见到老师同学,到不能看见陌生人,最后只好暂时休学回家,只有与家人一起才不害怕。

经过咨询了解到,求助者头脑会忍不住出现骂人话语,唯恐被别人知道,强行压抑又压不住,这就是有了强迫症状。

当事人承认不该害怕老师同学,事到临头又非常恐惧,投射机制解释是这样的,显然这个恐惧来自自己大脑投射,根源则是对自己情欲的过分压抑。

越是压抑厉害越是反抗厉害,强烈恐惧就变成无法躲避,于是投射给外面别人,这样使得客观的别人与环境成为可怕的,也就容易应对的多,因为可以回避,“眼不见心不烦”。

第三种常见问题是偏执型人格特质。

这种人警惕性强,习惯挑刺,对别人的批评敏感,最擅长使用投射机制,认为别人才是如此。

困扰偏执者的两件事,是信任和亲密。这就提醒我们对待这类人尤其小心,一旦我们偶尔说错话,就立即真诚道歉,决不可文过饰非。

也采取“反投射”技术,承认这类人说的有一定道理,不和人争论,用富于同情和共同商量做法,这是他们容易接受的,毕竟“即使是病态的投射,其中也往往包含着点滴的真理”。

应对措施与建议

投射是人人都有的心理现象,可以说世界就是我们投射出来的,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健康投射不用管它,比如心情好的时候,“风含情水含笑,花儿在微笑”。

关键觉察不健康乃至病态的投射。

一是,保持觉察心态,知道自己在投射。

这不仅是对待投射的态度,也是我们学习心理根本目的所在,我们注定无法克服和超越许多人性弱点,但是可以有自知之明。

具有自知之明,也就有了健康心理状态。

二是,认识真实人性,积极参与人际活动。

自卑自私自负者,原本都是价值判断,属于贴标签。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野看,换个说法也有人的基本需要成分,因此合理审视自我很有必要。

叔本华这句话可以作为注解,“欲望乃人之本身”,消除欲望也就消除了人自身。由此多参与活动,转换多个角色,在与人相处中觉察“意识流”,审视自己想法,理解自己,也更好理解别人。

总之,深入理解投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心理表现,才能和自己与别人进行深入交流,从而有效且妥善处理各种心理困惑问题。

参考资料: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如果觉得《作为防御机制的投射是怎样的?认识投射现象 解释心理困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