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打眼一看 就知道她跟我不是一路人

打眼一看 就知道她跟我不是一路人

时间:2023-04-25 01:03:27

相关推荐

品读 | 打眼一看,就知道她跟我不是一路人

半月谈昨天

作者:合欢开了

来源:《品读》第8期

再没见过像小何那么各色的女孩子了。

还是多年前,我跟小何在青岛一所特别普通的大学里遇见。同系不同班,教室挨着宿舍又是对门,低头不见抬头见。

打眼一看就知道她跟我不是一路的。

小何身高1.7米还要多,扎着高高的马尾辫,额头裸露在外,脸部轮廓锋利。棒球帽,高帮球鞋,白衬衫或单色T恤松散地扎在牛仔裤里,一副运动员的身材和气质。

似乎性子也孤傲,入学很长时间以来她一直独来独往,课上课下去食堂去浴室或者周末逛街购物……都是一个人,不跟任何人结伴。

十八九岁的姑娘,多数都爱拉帮结伙勾肩搭背,可小何去哪儿跟谁都不打招呼,拔腿就走,发烧去医院输液都是自己个儿搞定。

因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她都没什么交集,只是碰巧了走在她身后时,会不由得嫉妒她的大长腿——裹在细长的天蓝色牛仔裤里,飒得不行。

从没想后来会熟悉她。所以,当那天晚上都快到熄灯时间,小何突然敲开我们宿舍门探进半个身子,喊了我的名字时,把正靠在自己的上铺看小说的我,吓了一跳。

小何没进来,站门口指指我手里的书,说,找你借书。

我坐在高高的铺上问她想看什么。她说就王朔吧,我喜欢他。

心里一下子就有了一份亲近的感觉——那时候我也喜欢王朔,但我们宿舍里其他姑娘都喜欢当时流行的生活杂志,那种有诱人的化妆品和服饰广告的杂志。

之后便是借书还书再借再还,往复循环。我们阅读步调相当一致,慢慢形成默契,资源共享。小何那种气质,不适合女孩子之间常见的亲昵。可是我知道,我们心里头其实很亲近了。

她照旧独来独往。大学那几年的记忆中,我和小何的亲近,也只有那么一次。

那是大二下学期,学校开运动会。接力赛的时候,我和小何都代表各自班级跑最后一棒。我田径不弱,短跑是长项,但往小何跟前一站,还是很泄气——她的腿实在太长了。

那天我们都是一身运动装短打扮,不想站在跑道上的时候突然起了大风。尽管已是五月,但风一起,海洋气候的青岛那湿漉漉的凉意浓浓袭来时,我还是在冷风里打了个颤。

就在那时,忽觉身后一暖——从不与人亲近的小何,竟然在后头抱住了我,用她两条长长的手臂把我整个环在怀里,嬉笑着说,哎呀太冷了,暖和暖和。

那么出乎意料又那么自然而然,我们就那样抱了一小会儿,在湿漉漉的海风里,在界限分明的跑道上。后来发令枪响了,我比小何提前一秒拿到了接力棒,但她的大长腿很快就追上了我。

在超过我之后,小何明显放慢了速度,我们前后脚跨过了终点。那一次,心里头又近了几分。我开始喜欢这样的小何,在我们那个年纪,有个性并且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姑娘,不多。

几乎没人相信小何会恋爱。可是她真的恋爱了,并且热烈。

男生跟小何同班,五官倒是挺好,但个子还没有小何高。

有一天,我去小何宿舍,突然看到了她床头上那男生画给她的一幅素描。不是特别逼真,旦简单勾勒出的表情和眼神,是真的小何。我瞬间明白:他懂她。

懂她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外表下,只是个心思单纯的少年。直至多年后我看到一个词“女少年”时,一下就想起了小何。她真的是个女少年,没有更好的词汇来定义她了。

差不多两年里,他们好得肆无忌惮。

男生有辆二手踏板摩托车,经常下了课,就载着小何风驰电掣地在校园里穿梭;很多次男生都从暖气管道爬上我们住的四楼宿舍,从窗户翻进去找小何;最厉害的,是一次寒假,男生骑着一辆借来的赛车载着小何上了高速,一路硬是从青岛开到了日照小何的家,人都快冻僵了……

但他们最后并没有在一起。从去过一次北京之后,小何一眼就爱上那个城市。她觉得自己应该属于那里,她喜欢首都的开阔大气。

于是毕业一年后考到北京一所外贸学院又读了两年书,去了一家货代公司,留在了想要留下的北京。不肯同行也无法同行的男生,就在当地找了份工作养活自己。

我和小何一直有联系,开始是短信,后来是微信,但从不打电话。

她还那样,淡淡的,不喜欢表达亲近。有一天,她在短信里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以后再也不缺钱了。愣了片刻之后我笑起来。

我知道小何的意思,她是告诉我,她想要的,她做到了。她在北京,以一己之力扎下了根。

后来,小何结了婚,生了一个跟她很像的女儿,照片里的眼神,倔强又纯真。

有时候,我会在朋友圈看小何发的照片,看她走路的背影,运动的侧影,以及偶尔迎着阳光的正面照。不变的白衬衫或单色T恤松散地塞在牛仔裤里,棒球帽,高帮帆布球鞋。脸部轮廓依然锐利。

有时,她会带着女儿回日照老家和父母团聚。

去年春节,大年初一的早上,小何沿着海边骑单车去了灯塔广场,她站在灯塔前自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我。说,我又替你去看灯塔了。

我笑。那个灯塔和我的初恋有关,这么多年了,小何一直记得。每次回去,都会替我看一看。

深冬清晨的灯塔广场,好像只有小何一个人。已经40岁的她,依然是我心中的女少年。

谢谢——亲爱的女少年,时光不老,我们不变。*END

作者:合欢开了

原标题:《亲爱的女少年》

来源:《品读》第8期

主编:孙爱东 |版式、编辑:张初

点击在看让我知道你在

【夜读】你不必在朋友圈假装生活

人民日报昨天

1

在一个老同学的婚礼上,失联近的熊正加了我的微信,一阵寒暄过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聊过天,只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

有时候,我在朋友圈里看着熊正精力充沛的样子,好生羡慕。健身打卡、英语打卡、阅读打卡……他将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子弹随时上膛的状态,根本不像一个被生活虐过的职场人。

我在埋头写作腰酸背痛的时候,他在健身房里练着腹肌,挥汗如雨;我在批改作业捶胸顿足的时候,他在享受付费知识;我在一个人看电影自嘲的时候,他在和不同的人聚餐,春风得意。

这让我时常怀疑人生,同一所学校毕业,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那么大?

终于有一天,看到熊正又发了朋友圈,我忍不住问:“老同学,你那个阅读打卡的课程怎么样,我也想报一个提升一下自己。”他像找到了一个树洞似的,朝着我大倒苦水:“兄弟,你就别浪费这个钱了!”我有些疑惑,明明朋友圈里的他是那么让人羡慕!没等我开口,他又说:“我这可是花了钱的,当然要有花了钱的样子。”

真实的情况是,他已经毕业五年,事业普普通通,还保持单身的状态。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不成熟,做事散漫,没有规划,对行业缺乏框架化的思考。每到年底,他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不到一万,连回家买礼物给爸妈都没胆气。

人穷志短,世事多艰,曾经踌躇满志的少年,原来只是想在朋友圈里换种方式生活。

2

苏茉是我去年参加一个阅读峰会时认识的,在她的朋友圈,总能感知到美好生活的气息。

写作圈有不少人发朋友圈,基本都是说哪篇文章阅读量高、哪篇文章授权了大号转载、哪位投资人抛来橄榄枝。而每次给他们点赞,我都是焦虑的,仿佛只有自己写得不温不火,远远落后于别人。

而苏茉的朋友圈是一股清流,分享比较多的,是插花、烘焙、瑜伽、阅读,我都是发自内心想点赞,看到她精致的生活,人也会放松很多。

后来,我发现苏茉不再更新朋友圈了,问及原因,她说刷朋友圈有时让她感到焦虑。她想让手机回到它本来的样子,能够和朋友保持联系就好。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比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有意义。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点赞之交,不需要那么多浅层化的信息,不需要那么多没来由的喜怒哀乐、羡慕嫉妒。说到底,所谓朋友圈,点赞的人那么多,能产生共鸣的又能有几个?

但相比现实生活,有些人似乎更在乎自己在朋友圈的状态,在乎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

他们在朋友圈学会了假装,呈现出优质的生活品味,展现出丰富的业余活动,甚至强大的社交圈子。翻阅书籍,不急着汲取知识,而是先发朋友圈,附上书的封面和摘抄;品尝美食,不想着先尝为快,而是先发朋友圈,附上色香味俱全的摆拍;出门游玩,没有真正放松自己,而是先发朋友圈,附上火车票和风景照……

3

朋友圈是窥见你社交世界的万花筒,有人当它是分享悲喜的树洞,有人当它是发展人脉的通道,也有人当它是自我表演的舞台。

有的人选择在朋友圈戒掉情绪,有的人选择在朋友圈假装生活,可是一旦开始表演,真实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虚拟的社交网络迫使你成为一个演员,焦虑地思考每日的剧本,暗示着自己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我们都是脆弱的,有时难以面对人生的真相,需要用谎言麻痹自己、迎合别人,从而获得一丝希望与慰藉,这也未尝不可,但千万不要贪杯。

你不必在朋友圈假装生活,一定要记得找到生活真正的重心,别只顾着讨好别人,要学会善待自己。所谓的光耀之道,并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而是忠于自我,做自己人生的焦点。

来源:衷曲无闻(ID:zhongquwuwen)|作者:衷曲无闻| 主播:赵文龙

封图来源: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rmrbyedu@

本期编辑:蒋川,实习生:谭思齐、李纯钰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如果觉得《打眼一看 就知道她跟我不是一路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