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桂枝芍药知母汤学习 思考 运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学习 思考 运用

时间:2019-12-21 02:17:31

相关推荐

桂枝芍药知母汤

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组成:桂枝 5 两,芍药 3 两,甘草 2 两,麻黄 2 两,生姜 5 两,

白术 5 两,知母 4 两,防风 4 两,炮附子 2 枚

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 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观此方,药仅 9 味,却包含了 6 个大经方在内:桂枝汤(减大枣) + 麻黄汤(减杏仁) + 甘草附子汤 + 桂枝附子汤(减大枣) + 真武汤(减茯苓) + 麻黄附子甘草汤(还不算芍药甘草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桂枝去桂加白术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甘草汤等)。

仅 9 味药竟变幻出 10几个方子,可见经方加减变化之严谨细致。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经方第一方”。药仅 5 味,治疗范围却极其广泛。不仅可治疗外感表证,也可治疗内伤杂证。其所长在“调和营卫 / 解肌”。柯韵伯谓:“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徐忠可称之:“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

麻黄汤发汗解表,重在“宣肺开皮毛汗孔(开鬼门)”。甘草附子汤主治“风湿留着关节”(此三方涵盖了从表皮/肌肉到骨节的问题)。桂枝附子汤也是主治风湿,但较之甘草附子汤少了一味白术,加了姜枣,偏于风湿痹阻肌表。真武汤主治少阴肾阳虚而水气泛溢。麻黄附子甘草(细辛)汤,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纵观这些方子,均属温性,偏于温阳散寒。那么,由它们加减化裁组合而成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否也是“温性”为主,治疗“寒湿”痹证呢?

岳美中在用此汤时,将之与桂枝附子汤和防己黄芪汤作了对照。他认为,桂枝附子汤的病机是:风湿留注,尚未化热,稍偏寒湿(湿从寒化)。防己黄芪汤的病机为:表虚卫外不固,风湿侵淫肌表。而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病机乃:风湿留注关节,久而化热(风从热化)。

我比较赞同岳氏的观点,临床体会“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风湿关节痛偏热的,证见关节疼痛 / 红肿 / 发热的最为合拍。

既然它是由桂枝汤 / 麻黄汤 / 甘草附子汤 / 桂枝附子汤 / 真武汤 / 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全属温阳散寒类的方剂化裁组合而成,为什么所治主要不是针对寒性病证,反而是热性病证呢?个人觉得其因有二:

一. 湿本身为阴邪,只是郁遏久了才化热。麻黄,桂枝,附子,白术这些温燥之品,祛除温散了寒湿,使之无从“化热”。

二. 其方中虽然多为温燥之品,但却用了一味关键的药——知母。

我们稍留意即可看出,“桂枝芍药知母汤”的 9 味药中,有 7 味(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炮附子2 枚)都可以在上述各方中(桂枝汤 / 麻黄汤 / 甘草附子汤 / 桂枝附子汤 / 真武汤 / 麻黄附子甘草汤)找到它们的身影。独不见“知母”和“防风”。也就是说,这两味药,是医者在组这个方时特意另加进去的。“知母”这个药,在《中药学》教材里,被列入“清热泻火”一类。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所以,它在方中可以起到“清热”和防桂附之温燥太过的作用。不仅如此, 《神农本草经》载:“知母 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知母还有治“肢体浮肿,下水”的作用。当代伤寒大家胡希恕先生也认为知母在此的作用为“祛水”。胡建华先生认为:知母在此除有“清络热”的作用外,还有很好的“镇静止痛”作用。

“防风”就比较好理解了(略)。

此方亦如《伤寒论》里面许多其它的经方一样,寒与温并用,散发与收敛并用,充分体现了“矛盾”这一哲学观念。体现了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的观念——阴阳的相互依存/互根/消长/转化/制约。

如果觉得《桂枝芍药知母汤学习 思考 运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