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我们为何恐惧?如何对抗恐惧?

我们为何恐惧?如何对抗恐惧?

时间:2021-08-02 03:50:45

相关推荐

这次疫情当中,为何各种谣言到处飞?其实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总是被各种害怕,各种担心以及各种焦虑影响着选择。或许每个人害怕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恐惧在影响着每个人。

恐惧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一股隐形力量,它虽然不像经济、政治那样处在宏观层面上,但是它却在微观层面上,影响着每个人的决策,这些决策加在一起,又会改变整个社会。这种微观上的变化,由于很难被量化,因此很难被我们观察到。

恐惧是如何产生的

恐惧这种情绪,应该是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的那天起,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它几乎是和人类相生相伴的一种古老情绪。当人类拥有自我意识,在观察我们同类拥有疾病,死亡的时候,同时心里很清楚,这种事情早晚会轮到我们头上,于是恐惧就油然而生。

在古代,造成人类恐惧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大火、洪水这种大型灾难以外,像生活当中的蛇、豹子等都会让人产生恐惧。

我们时常把怕死当做人类的一个弱项,要去克服,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能力,一种逃生的能力。只有远离死亡,我们才有可保留基因,让自己的种子传递下去。因此怕死,是生物进化过程当中的一种本能。

但是人又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人人都怕死,那么谁来保护这个群体呢?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呢?谁去大航海,谁去探索外太空呢?这就需要勇士。

出于社会需要,不但会随机降生一些勇敢者,还需要能够保持这种勇气的机制。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宗教、故事等方式,让我们能够对抗恐惧,让我们稳定地输出勇气。

如何用道德管理恐惧

在与恐惧做斗争的过程当中,我们发明了各类的管理工具,比如道德体系。

恐惧被认为是一种懦弱、消极、让人惭愧的东西,是被整个群体看不起的一种特质,如果想要拥有伟大的人格,就必须战胜这种让人羞愧的东西。人们把怕死当做一种可耻的道德行为,这种思考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天。

孔子有弟子上千个,但是能被他夸赞的屈指可数,他非常喜欢其中一个弟子子路,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就是子路不怕死。

卫国出事的时候,子路的主公被劫持了,于是很多人劝子路,大势已去就不要去送死了。可是子路丝毫不畏惧,他认为这是他舍生取义的时候,最后如愿以偿,被砍成了肉酱。

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人志士没有贪生怕死的理由,要用自己生命来成全“仁”的道德。因此“杀身成仁”成为无数英雄的象征,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

到了20世纪,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才将恐惧死亡脱离道德范畴。近现代的战争不再是骑士们的战争,大量的平民卷入其中,这些平民感受到真实的死亡恐惧,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

这两次战争,让人们感受到亲人的离去,家庭的离散,相比于道德,恐惧的感受更加真实,也更加刻骨铭心。

还有心理学的成熟,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恐惧,让恐惧逐渐去道德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恐惧无关道德,只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如何用理性管理恐惧

《中庸》里说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认为恐惧是可以被超越的,要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忽视它,它就能够被战胜。

古希腊伊壁鸠鲁认为,死亡不过是一种恶魔,其实什么也不是,只要活着,死亡就不会来。而如果死亡来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死亡控制不了人类。

笛卡尔认为,我们人类主体然是心灵,思考是我们的主体,而不是躯体,死亡只是相对于躯体而不是灵魂。马塞尔认为身体也是主体,你可以说“我有一个身体,我使用我的身体,并且我感觉我的身体”吗?不能这样说,因为身体与灵魂是合一的。不但是合一的,人不再是身体加上灵魂的组合,应该说“人是成为身体的存在者”,试图也在否认死亡的重要性。

这些哲学家似乎想把死亡和身体分离开,还有些哲学家甚至认为在你出生之前,其实你并不存在,而在你死后,你还是不存在,其实在这两个阶段中,都不属于你,你所惧怕的死亡,其实就根本不存在。

且不说这些哲学思想有多么令人费解,甚至中间包含了很多诡辩的成分。我们看完这些哲学理论之后,就真的不怕死了吗?肯定不会,恐惧这种情绪依然会存在,毕竟这是我们生物的本能。

宗教管理恐惧

宗教利用讲故事,想象的方式,转移我们对恐惧的注意力,这就好比障眼法,让你以另外一种方式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事物,或者说相信他所讲述的故事。

宗教会利用忏悔、祈祷、践行道德等行为方式,让人们暂时忘记恐惧的存在,或者说人们恐惧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件美好的事物。比如天堂,或者下一世的轮回等。

同时宗教把未知的恐惧从死亡、疾病、自然灾害等等,都转移到神的身上,让人们不再害怕自然当中的这些恐惧,转而害怕神。神是这一切的创造者,只要敬畏神,服务好神,这些恐惧就会消失。

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说过,恐惧是创造诸神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最早的造神者,就是恐惧。

人们学会用宗教的方式来管理恐惧,宗教的价值也不仅仅在精神层面,在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的时候,人们能依赖的手段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宗教是很好的管理工具。

中国古代,一直把蝗虫当做“蝗神”,认为这是上天给人间的惩罚,后来人们请出了刘猛,据说,刘猛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后来转向了人间,于是百姓纷纷为刘猛建造庙宇。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祭拜蝗神被看作毒害人民的封建迷信活动,因此被严令打击,之后才慢慢消失。但是在古代,人们对付蝗虫的手段有限,为了消除恐惧,只能借助于类似于宗教的方式,转移这种共同的恐惧。

在古代借助于对上帝,对先祖神灵的恐惧,人们维持着道德秩序。恐惧催生了人类的宗教,同时宗教也塑造了人类的规则,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如何认识恐惧

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人们试图用道德、哲学思辨,宗教来控制恐惧。人们在控制恐惧的过程中,也是彼此协作,不断思考的过程。那么现在恐惧呈现出哪些特性呢?

分散性,之前宗教把我们人类的恐惧进行统一管理,无论是死亡、自然灾害等,都是由神所操控,但人们相信神不再控制这些的时候,所恐惧的事物也逐渐多样,恐惧的对象也逐渐不同。

共享性,虽然每个人的恐惧貌似不同了,但是有些恐惧依然还有共性,比如对死亡的恐惧,我们越来越亲身感受到,本是别人身上的事情,却在我们身上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疫情数据、印度蝗虫,时刻都能够推送到我们的手机上,我们时刻感受到他人的恐惧。当我们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共享这种恐惧。

这种共享恐惧的好处是什么呢?能让我们行使类似于宗教的统一管理,让我们在法律监管不到位的地方,人们能够实现自行管理。人们现在躲在公寓楼里,有多少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不是对法律的恐惧?

那么这种共享的恐惧有坏处吗?有!它会放大某种偶然事件的危险性。比如9.11之后,人们普遍不敢坐飞机,尝试汽车或者自驾车,实际上飞机依然是最安全的出行工具 ,相对于自驾车,要安全很多。

还有福岛核电站的事情,让人们普遍害怕核电站的辐射。实际上,核电站是目前已知能源当中,最安全,最清洁,也是最高效的。

这种共享的恐惧,会放大某些偶发的事件,让集体作出过激的反应。这类事件所造成的集体恐惧,实际上是被新闻多次报道所形成的,人们在共享的过程中,被放大了。

最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其实真实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安全,我们人类拥有了比历史上任何时间都要长的寿命,比以往任何时间都要少的战争,比过去任何时间都要富足的财富。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社会整体叙事风格都转向恐惧的视角,现在很多产品都在打着“贩卖焦虑”的生意,将来机器人会替代你,将来你的孩子会找不到好工作,将来......

居里夫人说过:人生中没有什么可惧怕之事,只有应理解之事。现在,为了减少我们的恐惧,是时候,多了解一些事情了。

假如恐惧是一片黑暗,那么当我们点亮一束光,照进这片黑暗,看清其中的一切时。这片黑暗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人生中没有什么可惧怕之事,只有应该解决的问题。当你专注于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时,恐惧本身,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如果觉得《我们为何恐惧?如何对抗恐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