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时间:2023-07-10 11:43:07

相关推荐

生活中会有很多人会不可避免地向别人说谎,甚至有些人会有说谎的习惯,但是这种行为却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说谎可能是一种精神病。 但如果说谎时间和次数持

1为什么说说谎可能是一种精神病

生活中会有很多人会不可避免地向别人说谎,甚至有些人会有说谎的习惯,但是这种行为却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说谎可能是一种精神病。

但如果说谎时间和次数持续太长,以致对本人或听谎的人造成某种危害时,这样的说谎就应看作病态了。最常见的说谎是在夸夸其谈 的条件下产生的,有些人为了露一手,喜欢就自己的过去编造一连串的虚构故事。

病理性说谎病人的特点是对自己的谎言绝对真诚,但如果与事实相反,他们却往往忠实地把自己的话改过来。他们的话虽然具有可信的联贯性,但似乎又无法判断他们说的究竟是不是真话,这种说谎很可能是由于某种精神病引起的。说谎人大都记忆不佳,由于他们专司评价信息的大脑前叶的功能衰弱,因而无法评价自身说话的准确性,于是他们说起谎来简直像讲真话一样。

这种行为可以分为几种:私人支配下的说谎:常见于对社会有逆反心理的人。这些人不一定是罪犯,但他们的一切言行完全被私心所左右,他们可能倾心经商,但说谎的主要目的是使生意兴隆。由于他们只顾个人赚钱,对受害者没有同情心,所以经常昧着良心欺骗顾客。

沾沾自喜型说谎:常见于自我陶醉者,他们喜欢在大庭广众前表演自己,为了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设法夸大自己的才能。他们自以为是超人,应当受到特殊的待遇,如达不到目的,他们可以随意说谎。

看了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说谎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要尽量改变自己说谎的习惯,或是说谎的次数,因为说谎可能是一种精神病。生活中不要小瞧了说谎的危害,要做个诚实的人。

2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他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和表现症状是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就是精神病的一种,相关医学记载上关于它的记述也是很多很全面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吧?

概述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本病是由kasanin首先提出,病人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症状,可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级亲属对照研究资料表明,本病在遗传学上是介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之间,而单相重症抑郁则无明显的遗传上的特异性。推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两种遗传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两种基因的联合。但这一假设与临床特点不符合,如病人具有精神分裂症基因外,还具有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基因,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后将较以上两种精神病更差,因第二个致病基因对预后起不良影响。另一假设为延续性模式,该假设认为:单相、双相、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是一个从黄色→绿色→蓝绿色→蓝色的连续。双相为黄色疾病,精神分裂症为蓝色疾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为绿色疾病。这一假说本身有很多未解决的疑点,要论证基因型是延续模式,尚需做大量流行学人口调查或一级亲属的调查。分裂情感性先证者的家族调查,有报导情感障碍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口,多支持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系。但亦有研究发现亲属中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大,支持本症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变异。

临床表现

①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②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③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特点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并可伴有意识模糊。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4.5~5年。间隔1个月至4~6年不等。国外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和分裂抑郁两型。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研究病程预后时分别与分裂症和躁狂症或抑郁症相比较,总的表明其预后介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之间。

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呢?上面的内容中从概述、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起病类型等几个方面已经我们详细地一一介绍了。因此他们在判断自己病情的时候才能有个大致的认识,以免引起自己过度的担心或是漠视,这对病情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3抗精神病药会增加痴呆患者死亡率

我们都知道精神病的治疗方式中有一种是药物治疗,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它比较保守。但是药物治疗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只是服药就可以了,它也是有很多讲究和原则的,不然就会出现副作用。例如,抗精神病药会增加痴呆患者死亡率。

根据一项对15个安慰剂对照治疗研究的荟萃分析,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8至12周以下,与死亡风险轻度增加相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n s. schneider博士及其同事在10月19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94:1934-1943,1963-1965)上报告,这些发现强调应在某些临床实践中考虑变化。抗精神病药经常被用于痴呆患者并长期使用。它的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和目前的发现提示,应对这类患者小心使用。

他们的荟萃分析纳入了被随机指定使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或阿立哌唑)治疗的3,353例患者和使用安慰剂的1,757例患者,前组患者的死亡几率为1.54。用药组有118例患者死亡,安慰剂组有40例患者死亡(3.5%vs 2.3%)。

研究人员指出,由于用药10至12周内可观察到死亡和脑血管不良事件增加,其它临床研究也显示在治疗前1至4周,用药组和安慰剂组病情都有改善,所以应考虑在那个有临床改善希望的时间内开给和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抗精神病药会增加痴呆患者死亡率。所以人们在采取药物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谨记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不要自己随意配药,或是改变药物的剂量,以免出现危害。

如果觉得《什么是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