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四种依恋类型_依恋类型的四种模式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

四种依恋类型_依恋类型的四种模式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

时间:2023-01-13 00:22:06

相关推荐

如果你想拥有一段健康快乐的关系,你首先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还能更好地向别人表达这些需求,并找到一个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伴侣。

一项针对1000多名参与者的大规模研究表明,依恋类型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两个维度:对被抛弃的焦虑和对亲密的回避。

在这个概念化过程中,依恋风格可以被认为是在一个连续体中相对运行的。一个人在连续体上的精确位置表明了他们依恋的独特“类型”。

1. 低焦虑低回避(安全)

安全型的人在这两项指标上得分都很低。因为他们不太可能被自我怀疑或嫉妒所困扰,所以他们对被抛弃的焦虑程度较低。

同样,因为他们觉得向伴侣敞开心扉很舒服,所以他们在回避亲密行为方面的得分也很低。

2. 高焦虑和低回避(焦虑/专注)

焦虑型的人(或者用巴塞洛缪的话来说,全神贯注的人)在回避亲密行为方面得分较低,因为他们强烈渴望与伴侣亲密,往往达到情感依赖的程度。换句话说,他们更倾向于寻求亲密,而不是逃避!

另一方面,他们对被抛弃感到高度焦虑,因为他们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

3. 高焦虑和高回避(恐惧回避型)

有趣的是,那些表现出恐惧回避型的人在回避亲密关系上得分很高,因为他们对被抛弃的焦虑也很高。对于被抛弃的焦虑阻止他们接近他人,即使他们想接近。

因此,他们在亲密的伙伴关系中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免受来自于他人的拒绝。

4. 低焦虑高回避(轻视回避型)

表现出轻视回避型的人不会担心被拒绝。由于自力更生,不关心他人的看法,他们对被抛弃的焦虑很低。

相反,因为他们不喜欢亲密,他们对亲密的回避程度很高,他们回避与他人的相互依赖。

是否有可能在每个维度上都有中等的分数?

对于被抛弃的焦虑,或者对亲密的回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当然是有可能的。

在同一维度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人在行为上存在着最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巴塞洛缪的四类依恋是最有用的。安全型依恋的人与那些高度焦虑或回避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是非常不同的。

然而,你发现你在焦虑和回避方面的得分都是中等的,那么把依恋类型看作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对你可能更有帮助。

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依恋类型如此重要呢?

通过观察我们人际关系中展现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依恋类型对我们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影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的依恋类型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包括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以及对他人的满意度。

一项对144对夫妻的研究发现,在“关系承诺、信任和满意度”方面,安全型的人比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人得分更高。

研究还表明,那些高回避的人更有可能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快乐、健康的亲密关系。

2. 对管理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学家发现,依恋类型与我们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安全型的人更有可能在沮丧时保持冷静,也更有可能体验到人际关系的满足感。

相比之下,焦虑的人对痛苦的反应可能是过度焦虑,而逃避型的人倾向于远离伴侣,变得充满敌意。一项针对362对已婚夫妇的研究发现,逃避型伴侣不太可能向妻子或丈夫透露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4. 对配合度的影响

一些依恋类型的人的关系比其他类型的更令人满意。

例如,想象一下你是焦虑型,需要你的伴侣经常安慰你,而你的伴侣是逃避型的,对太过亲密感到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寻求更亲密的情感关系,而你的伴侣则不需要如此亲密的关系。

这可能是冲突的潜在来源,如果冲突升级,就会导致无法和睦相处。

5. 对伴侣选择的影响

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是很有用的,因为有证据表明,它们可以引导我们建立新的关系。

例如,一个焦虑型的人,如果一直和逃避型的人交往,他们可能会一直害怕被抛弃,因为他们的伴侣很冷漠,在情感上表现得很疏远,这似乎加深了这段关系的不稳定性。

在性教育学家Emily Nagoski的书《成功恋爱的科学指南(A ScientiDc Guide To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无意识倾向。一些逃避型的人在选择伴侣时可能会选择一个情感超然、遥不可及的人,并在远处对这个人表现出单相思。

Nagoski认为这是一个聪明的方式,在这个情况下,回避型的人可以避免被另一个人依赖的风险:

“这是一种痛苦的状态,就像一只迷失的绵羊,不断地追随你的爱恋对象,但这是安全的,不需要承诺,而且可以独处。”

不安全依恋类型的管理

尽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能从恋爱关系中获得最大的满足感,但好消息是,没有人注定会永远停留在不安全感的依恋模式中。发表在《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母亲接受过敏感,积极的抚养方式,那么婴儿更有可能在蹒跚学步时形成安全的依恋风格。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依恋类型可以而且确实会改变,即使是在成年时期。一项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显示,处于稳定关系中的回避型恋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更安全的依恋关系。

由于依恋风格是后天习得的,有意识地去管理和“忘掉”不安全的依恋风格是可能的。而在这之前,你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

怎么知道你的恋爱类型呢?了解方法,戳评论区。

参考文献

[1] Klaus E. Grossmann, Karin Grossmann. Attachment quality as an organizer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in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B] 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ycle (pp. 93–114), 1991, London/New York: Tavistock/ Routledge.

[2] Jude Cassidy, Lisa Berlin. The Insecure/Ambivalent Pattern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J] Child Development, 1994, 65(4): 971-991.

doi:10.2307/1131298.

[3] Michael troy, L. Alan Sroufe. Among Preschoolers: Role of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History.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1987, 26(2): 166-172.

/10.1097/00004583-198703000-00007.

[4] Feeney, Judith A. 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 and couple relationships. [B] Handbook of attach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pp. 355-377), 1999, New York, NY, US: The Guilford Press. doi:http://espace.library.uq.edu.au/view/UQ:146677.

[5] Conger Rand, Cui Ming, Bryant Chalandra, Elder Jr, Glen H. Competence in early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family influenc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 79(2):224-237. DOI:10.1037/0022-3514.79.2.224.

[6] Bartholomew, K. Avoidance of Intimacy: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0, 7(2):147-178. DOI:10.1177/0265407590072001.

[7] Brennan Kelly, Clark Catherine, Shaver Phillip. Self-report measurement of adult attachment: An integrative overview. [J]. ttachment theory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pp. 46-76). 1998,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

[8] Simpson Jeffry.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style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59(5), 971-980. /10.1037/0022-3514.59.5.971.

[9] James Fuendeling. Affect Regulation as a Stylistic Process within Adult Attachment. [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8, 15(3): 291-322. DOI:10.1177/0265407598153001.

[10] Feeney Juditha, Hohaus Lydia . Attachment and spousal caregiving.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1, 8(1):19. DOI:10.1111/j.1475-6811.2001.tb00026.x.

[11] Deborah Davis, Phillip Shaver, Michael Vernon. Attachment Style and Subjective Motivations for Sex.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 30(8): 1076-1090.

/10.1177/0146167204264794.

[12] Jones Jennifer, Cunningham John . Attachment styles and other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dating couple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6, 3(4):387-399. doi.10.1111/j.1475-6811.1996.tb00123.x.

[13] Scharfe Elaine , Bartholomew Kim .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adult attachment pattern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4, 1(1):23-43.

/10.1111/j.1475-6811.1994.tb00053.x.

[14] Dymphna C. van den Boom . Do First-Year Intervention Effects Endure? Follow-Up during Toddlerhood of a Sample of Dutch Irritable Infants[J]. Child Development, 1995, 66(6):1798-1816.

/10.1111/j.1467-8624.1995.tb00966.x.

[15] Baldwin Mark , Fehr Beverley . On the instability of attachment style rating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5, 2(3): 247-261. /10.1111/j.1475-6811.1995.tb00090.x.

[16] Ruvolo Ann , Fabin Lisa , Ruvolo Catherine .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and change in atta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adults: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breakups and conflict avoidance[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1, 8(3):265-281.

/10.1111/j.1475-6811.2001.tb00040.x.

作者 |Zara Zareen

翻译 |费昕媛

校阅 |酷炫脑主创 & 小草

编辑 |良辰

如果觉得《四种依恋类型_依恋类型的四种模式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