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高考试卷命题解析——语文

高考试卷命题解析——语文

时间:2023-06-27 02:11:51

相关推荐

历时两天的我省普通高考8日尘埃落定,这也是我省近三十万高中新课改的毕业生参加的“新高考”。昨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经省教育厅授权,特邀今年高考命题组专家解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各学科命题说明》,以飨读者。

总体来看,今年“新高考”在平稳过渡中创新,首次增设选做题体现新课改选修课的理念;由于所有学科首次均由本省自行命题,试题素材体现海西和本土特色也成为今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此外,“新高考”还特别注重探究性,高考答案不再唯一性,而是鼓励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语文

突出“能力立意” 体现探究精神

(福建省语文学科高考命题组)

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今年的语文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阅读的探究能力。例如现代文阅读“选考”部分第14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引导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引导考生思考文本的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探究题”既立足文本,又鼓励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设置选考内容

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以论述类文本阅读为必考内容,体现了高校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内容,符合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特点,利于考生展现个性发展潜能。我省今年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阿庆》,实用类文本《寂静钱钟书》选自《中国青年报》,两篇文章都是“写人”,设题易于等值,避免了因文体差异可能造成的解读落差。

避免简单考查识记

我省率先将“课外阅读”纳入高考,自起设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今年的语文高考卷继续保持这一特色。“文学名著阅读”仍然定位于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文化经典阅读”则以考查理解能力的选择题取代往年的文句翻译,考点更科学,也适当降低了难度。

试卷编排稍有变化

今年的语文试卷结构编排较往年稍有变化,即按“古代诗文阅读”、“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六大块顺序排列,这样的编排顺序既更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分类,又有利于考生厘清答题思路,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今年的阅读量少于去年,书写量基本持平。各板块题目的具体编排考虑到了“由易到难”,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注重试题的公平性

鉴于我省高中语文教材存在两种版本的现状,试卷的命制充分考虑到了公平性问题,具体题目体现在默写题中。今年的试卷虽然增加了选考内容,但为了保证考生的水平正常发挥,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整卷的阅读量、书写量;甲、乙两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设题点、难度值都力求做到平行设置,保证选考的公平性。试卷题干表述力求简洁明了,答案示例注意从学生角度出发,力求规范、清晰。

展现地方文化色彩

今年的语文卷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新设材料评说题,所选材料为4月份报刊登载的关于清明节祭祀方式变化的报道,这样的题目设置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科学、文明”的教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了宋代福建籍诗人严羽的一首诗歌,让考生感受家乡名士的风采,激发考生的自豪感。

作文首次采用半命题

在高考作文允许考生“自选文体”的情况下,今年我省语文作文命题做了一次探索,首次采用半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限制性比命题作文小,控制“套作”的作用强于话题作文,也没有材料作文的“审题障碍”。今年以“这也是一种________”为题,文题中的“也”字,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是学生作文(特别是议论文)亟待加强的重要能力。

如果觉得《高考试卷命题解析——语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