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四大方法

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四大方法

时间:2023-11-22 19:51:21

相关推荐

一、老年人生活中怎么做才可以心理健康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二、老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善良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宽容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一个人的气度和胸襟。

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能,帮你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陷入悲伤、烦恼、痛苦之中,让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淡泊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人生的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也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更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不战而退。

三、老年人心理有哪些特点

1、认识能力低下。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四、空巢老人的孤独你知道吗

经过统计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同时将近1.7亿的老人中就有一半是独居或是空巢老人,相比之下城市中的老人相比会好点,而农村由于子女更多的是外出拼搏,使得老人独居在家。

“空巢老人”面临最多的心理问题是孤独和寂寞。对于城市、农村较富裕地区的老人来说,经济问题已不需要考虑,他们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中国文明网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64.7%的被调查者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把这称为“空心”。

很多老年人退休下来后突然没有事情做,缺少社会属性,甚至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特别是处于领导岗位的老年人,角色很难转变过来。而更多的老年人面对的是强烈的孤独感和退休后心理落差问题,失去对工作和家庭的支配力量,心突然就空了。如果老年人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很有可能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比如焦虑、烦躁、抑郁等。因此,“空心”是比“空巢”更严峻的问题。

避免“空巢”带来的“空心”,老人和子女都应多加努力。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应该多抽出时间陪陪老人,不在身边就多打打电话问候一下,让老人有存在感,尊重她们的社会属性,让他们多参与家庭事务的解决。

老年人自己应该避免“孤独”的状态,多和同龄人交流接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注意力从儿女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如果有条件,子女应该和老人住的近一些,两个家庭既相对独立,又随时可合家欢聚,让老人享受含饴弄孙的欢乐时光。记者采访中碰到一位乐观的李大爷,他指着社区里放风筝的老人对记者说:“儿女们就像那风筝,飞得再高也会回来。”

其实老年化是无法改变的时候,同样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空巢老人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老人也要自己调整心态,精神饱满的生活,充实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如果觉得《老人应该如何保证心理健康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四大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