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我讨好了全世界 却没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下)

我讨好了全世界 却没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下)

时间:2020-05-26 02:11:57

相关推荐

你眼里,孩子的大方、懂事、分享,真的没问题吗?

跟大家分享3个乖孩子背后隐藏巨大隐患的真实案例。

故事1:男孩A的乖巧

妈妈对于孩子,每周末、每个假期能坚持上完6门课外班,感到满意。

问:上这些课外班,你觉得怎么样?

男孩A:就那样吧,每次妈妈上完试听课,都会问我要不要报一个,我都说OK。

问:为什么?

男孩A:要是跟妈妈说不喜欢,她会生气的吧。

故事2:女孩B的懂事

爸爸总是吃完饭就倒沙发玩手机,什么都不做。因此妈妈经常跟爸爸吵架。此时女孩B会放下作业,默默地主动地去洗碗,把爸爸的脏衣服丢进洗衣机等等。

几乎每次父母的吵架,都是女孩B这样去平息的,父母觉得孩子特别懂事。

故事3:男孩C的分享

男孩C有一个小2岁的弟弟,弟弟先要哥哥玩具的时候,哥哥不愿意,妈妈一开始会先说“怎么这么不懂事、”“哥哥要让着弟弟。要懂得分享呀。”但是男孩C还是不给弟弟玩具,妈妈就直接把玩具拿过给弟弟,并对哥哥说“你们俩一起玩,要懂得分享。”

这样几次之后,当弟弟想玩自己的玩具,男孩C都会二话不说,把正在玩的东西给弟弟。此时妈妈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分享教育挺成功。

上面看似讲的是3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殊不知看似教育成功的家长,很有可能在为孩子开启不幸福的人生道路。

不信?可以看看这3个孩子是为什么来找到我们的。

故事1:孩子的忍让全是为了让妈妈的开心

男孩A的妈妈找到我们,是希望我们能帮孩子提高学习动力。

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妈妈在周末为孩子了6门课外班。妈妈说孩子没有说过课外班过多,也没从没说过不喜欢,寒暑假报学习集训营也是安安分分地去。为什么这些班就没起到效果,他就是不爱去学呢?

因为男孩A根本不喜欢,他之所以不拒绝因为不想惹妈妈不开心。

可孩子的这种不拒绝的讨好行为一旦成型。童年只是不拒绝课外班,渐渐地,同学、朋友的要求不拒绝,陌生人的请求不拒绝,甚至到最后,被侵犯、被陷害都会忍气吞声!

故事2:超越年龄的察言观色

女孩B,因为在学校被孤立,而厌学不想去学校。一开始她的父母还不相信,因为孩子在家乖巧懂事,还会主动做家务,给父母劝和,为什么在学校里就不受欢迎?

因为她太善于察言观色了,从小里家庭关系不和,养成了她对周围氛围的高敏感度。在家里,这种高敏感度姑且能带来好处,但是作为孩子本身,她是否是真的为此快乐?在学校里,周围同学会因为她的敏感喜欢她吗?

孩子的对周围环境高敏感的讨好行为一旦成型。童年只是为了家庭和睦付出劳动,渐渐地,就会为了万事大吉,牺牲自己的金钱和精力,甚至到最后,被欺诈、被利用都毫无知觉!

故事3:在家刻薄暴躁,在外妥协懦弱

男孩C的妈妈找我们的原因是,孩子在家横,在外被欺负。在家里会经常打弟弟,扔玩具,在外会因为作弊朋友说一句“你要是敢跟老师告密,我们就绝交”,被老师怀疑自己作弊也不吭声。

孩子“分享”玩具的大方,实际上也是自己对自己感受的放弃。他对朋友的“肝胆相照”而,也是忽略自我感受后无底线的开始。孩子在外委曲求全压抑自己,在家的时候反而会释放出来,就会出现“在家刻薄暴躁,在外妥协懦弱”。

当孩子这种行为一旦成型。童年只是妈妈觉得你懦弱骂骂你,渐渐地,谈恋爱对象觉得朋友比自己更重要跟你分手,结婚后伴侣觉得你总是窝里斗太累而跟你离婚!

低龄的孩子表现出“善良”、“懂事”,常常会被家长错误地认为是好事,为之欣喜。实际上,家长的欣喜,却是在忽略孩子的感受,是在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别人开心才重要。

而不在乎自我感受,努力迎合他人,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我们看到讨好型行为模式一旦成型,就会给之后的人生带来许多问题。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萨提亚转化式家庭治疗》一书中指出:

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这便是讨好。

那什么样的家庭,容易给孩子这种求生的压力情景?

1.父母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

孩子天生在讨好型行为模式环境下成长,天生习得的为人处事只能是讨好行为。

当你有一个遇到冲突就退缩以求世界和平的妈妈,你就在童年很难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你可知,当你长大之后再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成倍的代价。

不但影响自身成长,也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我们在前两篇讲讨好型人格的时候提到过《我讨好了全世界, 却没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上)》《我讨好了全世界, 却没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中)》:

讨好型人的家属通常会觉得他们胳膊肘子向外拐。对外人和颜悦色、各种将就,对家人永远说话刻薄。

对外委屈压抑,对内相爱相杀,这就是讨好型行为模式家庭的写照。

2.父母关系不和谐,家庭不幸福

讨好型人的特质之一:对周围气氛敏感,会过度迎合他人。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家里时常气氛紧张,给孩子培养成敏感忍让性格的先天环境。

当你面对父母吵架习惯当和事佬,在你以后遇到伴侣的无理要求,你也会无底线服从的。如果伴侣家暴呢?你便会把被打掉的牙齿往肚子里咽。

3.对孩子过于严格,给予有条件的爱

对孩子要求严格也是如此。施压的环境是常态,孩子就会孤独。一个孩子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为了得到那一份爱和关注,他刻意的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

长此以往,他们会习惯委屈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通常这些家长在语言上或者行为上会有意无意给孩子传达专业的信息,“你要是调皮捣蛋,妈妈不爱你了”、“你乖乖做作业,就是好孩子,妈妈爱好孩子”......

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形成思维惯性,变成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我要这样做。长大之后,他们也会用这种方式去爱人,而讨好型人的爱会极大地造成伴侣的疲惫和逃避。

说了这么多,有这样情况的家庭应该怎么调整呢?

其实很简单,讨好型人的病因是从小接受的是“有条件的爱”,那么解药就是多给予“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即:孩子,不管你做得如何,我们都爱你。

这不是纵容,而是在你可以帮助、督促孩子做得更好,吸取教训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某件事而不爱你。

爸爸妈妈爱的是你——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你做的事情。

当孩子接受到无条件的爱越多,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也就越多,他们的心智就越健全,内心是自信有力量的。绝大部分讨好型行为便没有发生的土壤。

当然,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复杂、独立和立体的,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用专业的技术手段一对一分析和处理。当你发现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出现上述的情况,不用慌张,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你只需要让自己充盈起来,给予家庭和孩子更多“无条件的爱”。要相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相关阅读

奖励会让孩子变贪心, 惩罚会让孩子变胆怯? | 心理学教你聪明地激励孩子

经典回顾 | 如何让内向的娃, 学会表达?

“明明他有错为什么老师只罚我, 这不公平!” | 如何安抚孩子面对惩罚的委屈

如果觉得《我讨好了全世界 却没能让自己开心起来 | “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