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睡眠质量障碍治疗的误区

睡眠质量障碍治疗的误区

时间:2020-05-20 12:23:15

相关推荐

老年人失眠主要是进入老年期以后,很多人就会退休,没有正常工作休息的规律,有些老年人白天不喜欢活动,喜欢在家打瞌睡,晚上就容易出现失眠。还有老年人容易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比如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夜尿多,有的老年人有糖尿病,也会出现频繁的夜尿,可能会有关节炎导致疼痛,都会容易引起失眠。调理失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陷入误区。

误区1:睡眠障碍治疗只能吃安眠药。

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现象,停药或者减药之后出现比以前更难忍受的失眠情况,便产生非吃不可的错误认识;容易产生耐药性,服用的时间越久,需要服用药物的剂量也越来越多,但安眠的效果却越来越差。

误区2:依靠其他不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如饮酒。

饮酒引起的催眠效果持续时间很短暂,随之而来的是在睡眠中发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胃疼、出虚汗、醒后口渴等神经兴奋的不适症状;当老年人同时服用安定等镇静安眠药物时,醉酒会加强药物的神经抑制作用,更易引发老年人猝死;长期饮酒或酗酒容易造成老年人的肝脏损害,最后导致肝硬化,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误区3:睡前运动促进睡眠。

有些老年人认为,运动可以产生疲劳感,能够提高睡眠的质量。其实,恰恰相反,睡前运动不但不能帮助睡眠,而且还会使原本已经疲惫的肌肉更加紧张,大脑更加清晰,反而影响入睡。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生理功能衰退,再加上退休以后没有工作,社会的地位感会下降,与晚辈之间往往缺乏共同的语言交流,还有老人会丧偶,就会产生这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这些都是失眠的诱发因素。调整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觉得《睡眠质量障碍治疗的误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