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从哭泣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

从哭泣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

时间:2019-10-03 06:18:40

相关推荐

从哭泣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类型一:很少掉泪的人

相较于“动不动就哭得很激烈的人”,很少掉泪的人,多半个性冷静,感觉冷漠,他们既不容易兴奋,也不会有澎湃的情绪。

像许多医师和军人即是典型“很少掉泪的人”。为了不让心灵沉溺于痛苦的汪洋中,他们努力武装强化心防,这样不管是面对生离死别,或遭逢身心创伤,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类型二:善于用眼泪达到目的者

哭泣是人类的天性,刚出生的婴儿便懂得利用哭声来引人注意,得到关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更是练就各种哭功,眼泪一出,猎物马上手到擒来。

我认识一个朋友非常善于运用眼泪惩罚情人。每当她想让对方忏悔道歉,只要挤出几滴晶莹剔透的泪珠在眼眶打转,即可令对方产生浓厚的罪恶感,狠狠地咒骂自己:“宝贝别哭,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

类型三:不让眼泪掉下来的人

对这类型人而言,哭泣是“情绪不稳”、“脆弱无能”、“慌乱失控”的表现。所以,无论情绪多么强烈,心中多么难受,都不可以让眼泪掉下来。

万一泪水不听使唤地冲上眼眶,他们会先深呼吸,然后在心里反复警告自己:“不可以哭!”“咬牙忍住!”

假如用尽办法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掉下来,他们不仅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会羞愧交加,懊恼自己居然会“失控落泪”。为了不让眼泪再掉下来,他们会严格训练自我的控制力,务必使眼泪安全锁在警界区中。

类型三:动不动就哭得很激烈的人

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激动落泪的人,不是心思特别敏感,就是个性歇斯底里,习惯藉哭泣来达到目的,满足需求。

曾经目睹一个备受宠爱的小女孩,只要碰到不合她意的状况,便尖声哭喊,激动跺脚,甚至边嚎啕边捶打旁人,直到父母被迫妥协满足她的需求,才肯停止哭闹。

别以为只有小孩才会乱哭乱闹,我见过不少人成年后,依然动不动就哭得死去活来,非得哭到别人“竖白旗投降”,才愿善罢甘休。

遇到拿眼泪当武器的情人,真的会令人陷于两难,响应他的泪水,怕会增强他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得无动于衷,不仅得忍受魔音穿脑的哭声,还会扩大对方的不安全感,哭得更加声嘶力竭!

类型四:不承认自己掉泪的人

不承认掉泪的人,尽管内心充满强烈的情感,却不敢直接面对,唯一的因应之道就是死命压抑感情。

多年前,一个已婚的朋友邀我去上成长课程。印象中他是个温和顾家的好男人,总是欣然接受妻子提出的要求与建议。没想到当他上台分享结婚十周年感言时,竟然惊爆,十年来和他同床共枕的是一个自己非常厌恶的女人。说起这段深埋心中的苦闷和怨恨,他哭到需要靠旁人搀扶才能走路的地步。

我不明白朋友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刻释放压抑多年的感情和泪水,但那一幕哭泣的景象,则让我深受震撼,当一个人不能表达真实的感情时,是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的,即便维持表面的恩爱,出双入对社交场合,苦涩的泪水仍会顺着喉咙流到心海,让身心背负沉重的压力。

类型五:独自落泪的人

在独自落泪者的观念中,哭泣是一件不可告人的事情,当众落泪更是丢人现眼的行为,有哭泣冲动时,绝对要找个安全无虞的地方,才能放心地哭。

不只自己想哭的时候要躲进厕所,钻进棉被,连看到别人哭泣,他们都会浑身不自在,恨不得立刻找个地方躲起来。

类型六:经常被气哭的人

根据我的观察,会因愤怒而落泪的多半是女性。

被人攻击批评时,不知如何反驳回嘴,会气到泪如雨下!被人威胁恐吓时,内心恐惧不安,不晓得该怎么处理,会急得泪流满面!被人误会曲解时,空有张嘴却百口莫辩,会用无言的哭泣来诉说自己的委屈!

笑容如阳光般灿烂的好友晴晴,有天清晨接到前任情人的女友打来的电话(想来对方一夜未眠才会这么早来电)。饱受震惊的晴晴还来不及问:“你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对方已经开始哭泣。

从对方哭诉的内容中,晴晴判断对方大概是被前任情人气哭的。

“我一直提醒他,找个机会带我去见他的家人,他却始终敷衍了事!”气愤之余,对方仍不忘刺探军情,“你跟他交往那么久,你觉得他这样做是不是故意的?”

还没思索出答案,对方又急着发问:“那他有没有带你去拜访家人?”

为了避免火上加油,晴晴赶紧安抚对方:“不是啦,他的个性比较谨慎,一定是在等待最佳时机,才会迟迟没有采取行动!”

这句话不知触动对方哪一根神经,居然引发更大的哭声,“你不了解,我在他心里一点分量也没有,每次约他去餐厅吃饭,他不是意兴阑珊,就是推说已经和朋友吃过饭了!连吃个饭都推三阻四,怎么可能会为我等待最佳时机?!”

“对对对,我不了解他!”晴晴实在觉得为难,既不能说前任情人的坏话(害怕对方去传话),也不能提前任男友对自己有多好(担心对方会忌妒),只好假装“什么都不了解!”不料这样做非但没有让对方气消,反倒激起对方的醋意。

“我好羡慕你,能够跟他处得那么快乐,不像我这么痛苦!”边哭泣边换口气,对方又接着逼问,“你一定是因为他没时间约会,才会选择离开,对不对?”

根本不给晴晴回答的时间,对方又啜泣起来,“我真后悔浪费宝贵的青春在这种男人身上,太不值得了……”

对方的哭声中混合着“愤怒”、“委屈”与“无助”,让晴晴听得头皮发麻,不禁同情起前任男友,面对一个经常是被气哭的女友,感觉应该跟自己一样——“六神无主”外加“无能为力”吧!

两岁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

知名心理专家梁健恒表示,在心理学上,涵涵的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自我攻击”。此时,父母应该明白的是,所谓对孩子的好,不应该以父母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而是要以宝宝的感受去衡量。

两岁的涵涵最近变了。以前,她爱发脾气,也只是哭闹一下就罢了。现在,她竟会用两只手打自己的脑袋,揪自己的头发,要是前面有东西,不管前面是墙还是人,就拿自己的脑袋往上撞,撞疼了又会委屈着更大声的哭……这种奇怪的举动可吓坏了涵涵妈!才两岁的宝宝,怎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像涵涵这样发脾气的宝宝并非个案,网上也有不少妈妈的留言,看到宝宝用千奇百怪的方式伤害自己,都心疼不已,难过不已,可又不知道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让宝宝不伤害自己。也有妈妈表示担忧,这样的宝宝是不是有自虐的倾向呢?

一发脾气就“自虐” 宝宝是怎么了?

宝宝也会自己伤害自己?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在成人看来,这种行为就是自虐,是有心理问题。那么,为何这么小的宝宝也会出现如此奇怪的行为呢?

知名心理专家梁健恒表示,在心理学上,涵涵的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自我攻击”。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长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压抑,和心理上自我防御机制的消极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负性情绪的发泄。

此时,父母应该明白的是,所谓对孩子的好,不应该以父母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而是要以宝宝的感受去衡量。“很多父母只知道对宝宝好,可有没有想过,宝宝是不是真的觉得舒服?”梁健恒说,譬如,宝宝哭闹不已,因为他渴了,这时,你也很关心他,给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等等来想尽办法的安慰,可宝宝口渴的需要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便产生了偏差。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实,你并不懂宝宝的真正需求。

而且,太小的宝宝还不懂的表达。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有需求可以表达出来,所以父母要理解宝宝的情绪是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你慢慢的学习。

另外,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三个点很关键,即安全感、自信和关爱。对婴儿来说,其获得的安全感和关爱够不够尤为重要。如果宝宝的需求经常被忽视,他会觉得爸爸妈妈是在冷漠他,不理解他,慢慢的就会发展成一种情绪,即认为“我是不好的”。这是宝宝天生的一种“原始自恋”——喜欢归咎于自己。若宝宝经常觉得“我不好”,便会出现“自我攻击”的情况。

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又能否能读懂孩子的真正需要。一般来说,心理缺失较多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自我攻击的现象。如果这种行为一旦重复多次,就可能会形成孩子人格的一部分,长大后更容易出现自虐倾向,需要父母引起重视。

冷处理or事事顺从?皆不可取

那么,如何应对宝宝的这种“自我攻击”行为呢?有些宝妈们表示,不用理会,慢慢的就会好了,而大部分妈妈的做法则是事事顺从,想尽办法的去满足宝宝,毕竟看着太心疼了。

“从成长规律来看,3岁以前的孩子是最需要安全感和关爱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满足孩子。”梁健恒说,因而,这种“不理会”的冷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宝宝只会因此感受更多的冷漠和被忽视,觉得自己没价值、不值得被爱,还可能会为以后的抑郁症打下基础。

所以,3岁前的孩子一定要尽量的去关心他、满足他。当然,这种满足并不代表事事顺从,它也得讲究方法。譬如,宝宝一旦哭闹,有些父母为了不让他哭,就会想方设法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孩子哭是说明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你应该做的是去陪伴他,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并去满足他,而不是盲目的哄,或是干脆不理会。

宝宝爱“自虐”该怎么办?

对孩子要有包容的态度,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因为犯错而打骂孩子,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出现“我是不好的”的心理。梁建恒说,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且在说话时也要注意,避免将错误与孩子的本质联系起来,譬如不要对孩子说“你没用”、“你没出息”之类的话。

要善于关爱孩子,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注意!需求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父母应该满足的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要求。譬如孩子不断让爸爸妈妈买玩具,却从来不玩,“买玩具”是他的要求,不一定是需求。买玩具的要求背后可能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不断要求父母买玩具却从来不玩,实际上是源于父母的关爱、陪伴不够,便要求买玩具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正因为有这个需求的缺失,即父母的关爱不够,才会衍生出买玩具的要求,这都需要做父母的你去细心的观察、感受……当需求得到了满足,可能孩子的要求也会慢慢地变得合理。

如果觉得《从哭泣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个性 宝宝爱“自虐”?源于心理需求的缺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