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生活中 什么样的人喜欢独处呢?

生活中 什么样的人喜欢独处呢?

时间:2022-01-26 16:05:57

相关推荐

易之的看法是:喜欢独处的人具有深厚的学养,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对事物保持高度的专注度,能够满足自己爱与归属的需要。人际独处并非等于孤独、寂寞。

周国平先生曾说:“独处,恰是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人际独处与孤独感的区别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人并非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与他人的交互关系中,每个人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独处的需要。

1. 孤独感

孤独感是自我与社会群体疏远和隔离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无依无靠、孤独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情感状态,表现为一种社交障碍。

2. 人际独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独处并不是人际孤独或者人际交往障碍,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人们在独处的时候,通过调整内在的烦躁或者不安等情绪或者对某项事物的专注思考来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以达到更好的状态。

马斯洛对独处是这样描述的:自我实现者独处而不感到孤独,他们不管是与别人一起还是个人独处都感觉放松和惬意。

3. 独处的好处

独处的快乐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或者落寞惆怅、或者喜不自禁,其中最能让人荡涤心扉的是独处。独处不是要与孤独寂寞为伴,而是给自己一个时间和空间,让心灵安静下来,自省自悟、思考感受、寻找内心“简单的快乐”。

独处不一定是要宅在家里,可以外出漫步公园湖畔,健身练操,旅行观光,当然也可以沉浸在书本阅读的奇妙世界里,或者捧一杯热茶静静地发呆,尽情感受自然和自我的世界,享受独处的乐趣。

独处有助于思考

伦敦大学的研究表明,当我们同事处理多项任务时,我们的智商会下降5到15个点。David Rock在《Your Brain at Work》中提到,当一个人同时专注于两个脑力任务时,他的状态表现会下降50%

独处的时候不被打扰,更有利于思考。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喜爱做的事情,往往能够很快的投入进去,高度专注到忽略了周围的一切。

马克思指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

很多人整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思考的忙碌其效率反而不如给自己留有一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人。不妨为自己制定一个“停止”的任务安排,每天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时间整理思路、思考决策和重要的问题。

比如,亨利·梭罗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独处,整理和思考。独处能力的两个维度

独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人们在独处的时候感到舒适自在,这种能力使得人们在享受独处时光的同时调节情绪、增进自我的能量。

Larson提出,独处能力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独处应对:是说具有独处能力的人如何运用独处来处理压力。

独处舒适:是说具有独处能力的人在独处时是否感到舒适。

根据钦佩-竞争自恋模型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女性的独处舒适能力显著地高于男性,这说明女性在独处的时候更能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更能享受与自己相处的时光。培养独处能力

1.每个阶段的人生都需要独处能力

独处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自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认知能力、创造力;更好的适应社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等。

研究表明:儿童独处能够满足他们的幻想需要;青少年通过独处可以得到很好的沉淀和自我放逐;成年人在独处中思考生活和工作等现实问题;老年人更需要独处来统整人生旅程。

2.独处道德规范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它可能带来的各种消极负面的影响。

独处道德是说一个人在不直接与他人发生交往、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和场合下,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独处不意味着放纵自我,要做到心灵净化,自我监督,严守道德规范和信念。

总结:独处是对自我提升和内在精神世界的升华,是一种能够满足自己爱与归属需要的能力,它不同于孤独感的社交障碍;独处有助于提高专注度和做事效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处的需要,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适应独处的舒适感,享受独处的时光;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与人直接交往也要注意遵守道德规范和信念很重要。

如果觉得《生活中 什么样的人喜欢独处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