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孩子喜欢对玩具“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在发展 父母要分段沟通

孩子喜欢对玩具“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在发展 父母要分段沟通

时间:2024-04-03 23:15:55

相关推荐

都说:“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很多男生即便到了二三十甚至是更高的年龄,都抑制不住对于玩具的喜爱,这种喜爱是从小就产生的,他们对于玩具已经注入自己的感情了。不过有的父母却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孩子会对着玩具自言自语,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孩子内部语言在发展,那么什么是内部语言呢?

内部语言就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与通常语言不同的是内部语言并不是为了交流的需要而出现的,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而出现的。

通常来说,内部语言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七岁之前的孩子

从孩子出生至今的岁月里,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会给孩子下各种指令和要求,阻止孩子去做危险的行为。

大部分时间孩子会听从父母的话,不过孩子还是会做出一些违背父母指令的事,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对,只是孩子在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内部语言不断的丰富。

但是父母不会这么想,会采取一些方式来压制孩子这种想法,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即便有了内部语言,也没有多少用处。

第二阶段:八岁到十二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进步,不满足于表面看到的现象,会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幅度很大。

第三阶段:十二岁到成年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会有意识的掩盖自己的内心活动,父母越是想知道,越是不会让他们知道。

在了解了孩子内部语言的三个阶段后,父母应该怎么应对?

1、第一阶段: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才会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习。

不过,过于专心的探索使得孩子们无法及时发现即将到来的危险,而此时的内部语言对于改善孩子危险处境没有多大的作用,父母需要耐心的去引导孩子探索,而不是阻止孩子探索。

2、第二阶段:少年时期的孩子比幼儿时期的孩子多了思考能力和自制能力,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即便这样孩子们还不成熟,在表达的时候,会由于父母的打断或者限制而失去表达想法的欲望。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父母需要学会控制自己,不要打断或者限制孩子的表达,不要对孩子的探索热情表示厌烦。

3、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的青春期,不少父母都表示过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教。其实不然,孩子不愿意沟通或者沟通没有结果的原因是父母与孩子都没有重视沟通方式。

作为父母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与孩子聊天要明确聊天的目的和聊天的内容,要重视倾听的作用,还有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聊天环境,而不是不分场合的聊天。

除了使用内部语言和孩子交流之外,父母还需要如何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呢?

1、第一阶段

孩子的年龄过于小,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只会通过模仿父母来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是受到父母的管理,不过孩子看待事物与问题的时候流于表面,不会深入思考,会依照自己的兴趣与情绪,不会思考这样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父母需要主动接触孩子,不要等到孩子犯了错再指责孩子,一切要做在前面,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探索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孩子即将犯错的时候,及时制止孩子,当孩子犯了错之后,不要过分的指责孩子,而是要给孩子分析这件错事。

2、第二阶段

少年时期的孩子,有相当细致的观察力,有的时候父母无意之中的隐藏行为会被孩子发现,而且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的提高,学东西很快,而且会举一反三,学习能力很强,会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也会因为取得成绩而飘飘然,如果没有正确指导的话,会误入歧途。

因此,这个阶段的父母需要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把握整体情况,当孩子出现失误,感到迷茫的时候,及时指导孩子,不仅仅要让学习到很多,也会促进父母成长。

宋代王安石就写过一篇文章《伤仲永》,文中的主人公方仲永从五岁开始就显现出天赋,人们指定一样事物让他写诗,他能立马写出来,文采极高且富含哲理。

他父亲认为孩子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就带着孩子四处作诗,并不专心学业。

几年之后,方仲永十二三岁了,写出的诗文已经失去了小时候的风采了,王安石用一句话形容:“泯然众人矣。”父母只顾眼前的小利不顾未来,在整体上让孩子误入歧途,最后让孩子的一生被毁。

3、第三阶段

青春期的孩子会更加叛逆,他们会依照自己的逻辑和判断来做事,即便这样的判断会让父母质疑。父母由于不理解儿子,采取最传统稳定的方式发展孩子,这就和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驰,势必会引发矛盾。

因此,父母最好要保持一定的耐性,慢慢的教育孩子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尽量不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占据主动位置,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信任孩子。

三国时期,东吴地带有一个年轻人叫做周处,他在生活中性格十分顽劣,乡里人都讨厌他。有一天一位老者和他说了当地有“三害”,极富正义感的周处答应去除掉三害,在解决掉前两个猛兽,问道第三害的时候,老者说,第三害就是周处本人,这个时候周处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的胡作非为对乡里人的伤害,于是痛改前非,最后成为西晋的名臣。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成长也绝不是单行道,要父母与孩子一起走下去,父母的道与孩子的道并没有相交之处,要做的是指引而并非干预。

如果觉得《孩子喜欢对玩具“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在发展 父母要分段沟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