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时间:2018-06-16 12:16:11

相关推荐

以前我还有时间看恋爱剧的时候(现在已经完全没时间了),就会觉得有些剧的主角不应该谈恋爱,应该去治病。

后来我读到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时候,终于明白那些我看不下去的主角该治什么病了……

边缘型人格障碍,并不是一个人在悬崖边缘随时要掉下去的意思。好多年前精神学家认为大家得的病主要就两大类,要么是神经质,要么是精神错乱。边缘型人格障碍就被放到这两者中间的“边缘”了。

当然了,现在精神学和心理学发展了,但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名字还是保留下来了。

边缘型人格障碍不但名字挺难理解,症状也挺难理解的,因为这个问题的表现特别“零零碎碎”,比如说判断标准有①强烈恐惧被抛弃,②缺乏自我认同,或者自我特别扭曲混乱,③极端思维,一会极爱,一会极恨,④行为冲动鲁莽,比如冲动消费,不安全性行为,暴饮暴食,⑤倾向于自毁,自我伤害,⑥情绪强烈变化,易怒烦躁,难以控制情绪,⑦空虚感,解离感,⑧有特别糟糕的关系史和感情史,⑨常伴有焦虑抑郁愤怒等问题。

前几天读书,一个精神医生贾德森·布鲁尔写,他当年也觉得无法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觉得这毛病的症状怎么这么缺乏一致性或者连贯性呢?一个人身上怎么能同时出现那么多不同的问题呢?想不通。而且跟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打交道怎么呢么累呢?他们好像在不停地试探你的边界,不停地得寸进尺,随时都要失控的样子。

然后有天,布鲁尔忽然把一切都串了起来。很多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一个比较糟糕的童年,那么,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里,得到的关爱是断断续续、不可预测的,会怎么样?

ta的大脑可能会一直在不断模拟计算,试图弄清楚怎样能持续获得爱与关注。但是,由于童年时收到的信息太混乱,所以ta的大脑“对人际互动的预测,”是有很大问题的。

为了获得爱,ta往往会用力过猛——在关系刚开始,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还是别的什么,就把一切热情都倾注其中。

一开始双方可能都会觉得很好,但热情持续时间长了,普通人就会觉得有点累、有点窒息、有点警觉。

于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就是稍微后撤一点,看能不能“大家都冷静一下喘口气”。但这种后撤会立刻触发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脑内警报,ta会觉得,“糟糕,我又要失去了,快,再多给对方一点,让对方看到我有多好,快爱我。” 于是继续拼命付出。

但这种过度付出恰好会让普通人更加警惕更加窒息更加远离。于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就非常痛苦地又一次体会到了被抛弃的感觉。

由于被抛弃的感觉太痛苦了,所以下一次边缘型人格障碍就会一边更努力地付出讨好,一边在心底更加坚信别人是“不可预测”“不可信任”的,同时会对“被抛弃”“被拒绝”更加敏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自己疲惫不堪,搞得周围的人也疲惫不堪。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源于大脑里的模拟计算预测,一直是在跑偏的状态里。

如果觉得《“边缘型人格障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