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心理学科】抑郁自卑 讨好人格 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错吗? 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

【心理学科】抑郁自卑 讨好人格 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错吗? 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

时间:2018-09-05 12:06:30

相关推荐

【心理学科】

抑郁自卑、讨好人格,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错吗?

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就完全没有责任吗?

文/城闭喧

哪怕所有的错都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父母,“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仍然要对自己完全的负责。

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事情,却要承担和背负更多的痛苦,这听起来很残酷,很不公平。但因为一个人是他自己,所以即使他完全没有任何错,也仍然需要为自己负责。

而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化便是“为自己负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

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抑郁自卑的人,长达十数年里,不停的自我攻击。他的自卑让他变成一个非常糟糕的人,他错过了很多机会,也错过了很多关系,每天活在逃避和自厌的痛苦中。

他坚定的认为“一切都错误都在于我自己,都是因为我太垃圾太废物了。”并以此作为一切失败和痛苦的解释。

突然有一天,他看到了一篇文章,里面的描述和他的经历是那么相似,从糟糕的成长经历到现在的自卑自厌自我攻击,他忽然明白了,原来自己之所以变得这么糟糕是有原因的,错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于是他坚定的认为:“一切错误都在于我的原生家庭,都是我的原生家庭太差劲了。”并且以此作为一切失败和痛苦的解释。

当他把攻击目标从“自己”转移到“原生家庭”以后,他感觉自己好多了,不再那么痛苦了,于是他更加坚定这个信念:“我没有错,所以一切责任都要“原生家庭”这个东西来负责。”

很多人都会停留在了这个阶段,不断以对自己人生“甩锅”的方式消极生活,并且产生“我的人生已经被原生家庭毁掉了。”的想法。

可是盲目的强调“原生家庭的罪行”,只会以不可改变的过去,反过来禁锢了可以改变的现在。

错不在他身上,可伤口在他身上啊。所以一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因为比对错更重要的是从痛苦的过去中走出来。而之所以很多人停留在这个阶段不愿走出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委屈好委屈,为什么自己要承担那么多痛苦,为什么自己明明没有犯错,却要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啊。

所以我们就像那个被小木棍束缚的大象一样,允许那个已经不那么强大的“原生家庭”一直影响着我们。

而学习和了解这一切,正是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一切的你,都是“合理”的,是有因有果的。在我们内心底,我们经历了那些事情,所以我们才想要证明那些“不美好经历的”存在。那是我们在心底“不允许自己放下”那些经历。我们原谅和接受别人的错误,并不是因为政治正确,不是因为品德正确,而是因为我们要放下那些过去对我们现在的影响。

“我永远恨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已经不在意它了。”

因为错虽不在我,但我得为自己负责。

最后分享一些关于成长的经验之谈:

第一阶段是破除“无意识状态”:比如你看这篇文章或者其他的书,恰好在某段看到了自己,那么,你就了解了自己是有一些问题的,首先从“无意识的随波逐流”中清醒过来,你不是一直有意识的在选择,很多言行也不是你真正想要去选择的。

第二阶段是转移目标。将那些自我内心的割裂与矛盾化解开,找到问题的原因,将自己对自己的愤怒和情绪转移给它真正的目标,可以发泄,可以放纵。

第三阶段是自我原谅。可以休息,可以丧,可以看鸡汤,可以整天寻找情感支持。跟过去的自己站在一起,让你们告诉彼此,你们都没错。让过去的你,和现在被自己伤害的自己,原谅你。

第四阶段是自我了解。要像认识一个陌生人那样重新认识自己,可以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状态,强迫性思维和选择,记录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或者人,也可以试试做冥想和静坐。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真正的跟自己站在一起。

第五阶段是自我重塑。想要真正改变就必须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上,缺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自爱,所以这一阶段的重心是以实践去重建自己的自尊心。随便写几点:

建立一段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这个对对方要求比较高,如果对方是在健康环境下长大的,就能够帮助你成长,让你不断改变,体会并适应真正的的亲密关系。

有钱的话,找个好的咨询师。

做一些公益,我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到了好多好长好感人的夸奖,每天收到的夸奖都比过去十几年加起来都多。被人需要,对他人有帮助,被肯定,以及产生现实的联系(不再漂浮在精神世界),这些都很有帮助。以至于有一天我也会反问自己,对啊,为什么要羞耻和逃避呢?对啊,我值得。

给自己一段时间,寻找并实践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东西。

练习自我关怀,记录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奖励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并经常读出来。

对镜子练习微笑。

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强迫性思维,可以跟着认知情绪疗法或者伯恩斯,以客观的力量跟自己做辩论。既要跟世界紧密相连,又不要丢失自我。

尊重自己的“本属性”,比如我尊重自己的悲观和丧,它们都是合理的,压抑和逃避才是问题。

多跟人交流,多观察别人,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很多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无解,帮别人解决过了次发现一样。……

第六阶段是自我实现。当你终于从“缺爱”问题走出来以后,你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你会发现自己过去所有的苦苦挣扎都是有意义的,那些黑暗中点亮的所有灯全部连接起来,组成一片如此“合理”的世界。你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你终于可以不再自卑的面对每个人,你大方的爱和被爱,坦然的面对自己的过去,也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水流动一样快乐。

是的,解决原生家庭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很好很好的父母。

【心理学科】抑郁自卑 讨好人格 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错吗? 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 就完全没有责任吗?

如果觉得《【心理学科】抑郁自卑 讨好人格 都是原生家庭父母的错吗? 自定义受害者的成年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