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压力太大?你需要一套“降低压力”的有效方法

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压力太大?你需要一套“降低压力”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4-03-12 12:16:48

相关推荐

文章作者‖魏晋寒

文章图片‖网络

因为压力太大,这次考试我没有考好!

因为压力太大,这项工作我完成得很差!

因为压力太大,这份责任我承担不起!

因为压力太大,这次机会我没有把握得住!

……

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压力”太大,从而陷入紧张、悲愤、抑郁、焦虑等等负面情绪当中,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秩序,还会给周围的亲人、同事、客户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随着职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加,任何一名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都会成倍增加。业绩压力、升职压力、失业压力、创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

有的人因为压力太大,所以不得不逃离北上广深;有的人因为压力太大,所以不得不忍受失眠抑郁的煎熬;有的人因为压力太多,所以不得不经历一次又一次挫折和失败……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抑制你的能力发挥,又能督促你拼搏奋进。事实上,倘若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压力,应对压力,以及解决压力。压力带给我们的危害和禁锢,一定会超过带给我们的帮助和推动。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工作压力”的种种话题。

——

——

——01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这个问题,心理学上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和定义,抛开太过理论性的阐述不谈,在今天的文章当中,我重点从“压力公式”的角度,对“压力”这个话题予以简单说明。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压力,压力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呈现。“压力公式”仅仅是千百个角度的其中之一,虽然有些局限,但也不失为一套完整的思路。

言归正传,所谓压力公式,即:

压力=自我追求/自我实现。

简单来说,压力是因为自我追求的太多,自我实现的又太少,从而造成的心理失衡现象。比如以下三个事例:

事例①:当员工A看到员工B升职加薪以后,在员工A的内心深处,随即产生了对“升职加薪”的强烈诉求。事实上,他的能力并不能支撑他的内心追求。这个时候,员工A就容易掉入“得不所愿”的压力陷阱,甚至因此焦虑抑郁。

事例②:运动员N对某场比赛志在必得,身边的人也对他充满信心。然而,比赛过程中某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和逆境,却因为运动员N对于比赛结果的过度追求和执迷,使得它们放大了成千上万倍,进而造成“牵一发动全身”的连锁反应。最终运动员N因为发挥失常,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

事例③:朋友F计划着自己的假期行程,一方面他想要去D城观海冲浪,另一方面他又想着去M城爬山登高。结果犹犹豫豫之间,他虽然选择去了D城并且见到了大海,但满脑子都是对没有爬山登高的遗憾。事实上,即便他选择了去M城爬山登高,依然会因为没有看到大海而感到遗憾。

……

以上这三个事例,都是主人公“追求太多,获得太少”,进而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挫败。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和目标,避免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使他们背负更少的压力。

——

——

——02减少压力的三大措施。

再次回归到压力公式,即:

压力=自我追求/自我实现。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将“自我追求”的大小定义为横坐标,把“自我实现”的多少定义为纵坐标,从而构造出了一个“压力四象限”图表。

第一象限:自我追求多,自我实现多,即:忙碌区。

第二象限:自我追求少,自我实现多,即:惊喜区。

第三象限:自我追求少,自我实现少,即:平凡区。

第四象限:自我追求多,自我实现少,即:高压区。

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处于惊喜区的人群,他们的幸福感往往最高;处于忙碌区的人群,他们的幸福感未必就要高于平凡区的象限人群。比如很多在一线城市忙忙碌碌的高收入人士,反而羡慕在小县城里怡然自得的清闲人士。

事实上,并不是“自我实现”越多,人们就越会感觉到幸福。只有加上“自我追求”的衡量标尺,幸福指数才会更加准确,更有意义。

所以说,想要减缓我们的精神压力,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就要确保我们能够在“压力四象限”图表当中,站立在更合理、更优越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尽量精简我们的“追求”,努力增强我们的“收获”。

——

——

——03合理搭建“匹配自己”的目标体系。

著名作家严歌苓曾在小说《无出路咖啡馆》中写道:

“我发现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原来心里会如此踏实。一个人不必再讨人喜欢,就可以像我此刻这样,停止受累。”

现实当中,我们很难做到如严歌苓写得那般自由洒脱,尤其在“自我追求”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取舍和选择,很大程度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

有时候,我们制定某一个目标,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

有时候,我们制定某一种理想,是为了讨好某人喜欢;

有时候,我们制定某一种追求,是为了像别人一样好。

……

严格来说,我们按照环境的要求和反馈,来规划自己的道路和方向,这种做法并没有错。

只不过,过分以“外部环境”作为衡量标尺,缺乏“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和计划,反而容易让自己陷入自不量力、随波逐流、行不由衷的尴尬境地,压力也就会顺之而来。

所以,为了减缓压力,我们一方面要在外部环境当中,积极的摸索适应;另一方面要在自己内心当中,建立一套稳固的目标体系,从而指引我们的行动方向。比如:

从自身能力来判断:我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要因为眼馋别人的优秀,就非理性拔高自己的目标;也不要因为周围人的懒散不作为,就甘心降低自己的目标追求。

从责任义务来判断:我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不要因为别人的懈怠推诿,从而导致自己的无所作为;也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和遗漏,从而给自己的失误和偏差寻找理由。

从自己的兴趣理想判断:我们想要干什么,不想要干什么。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行径,随波逐流只会渐渐迷失自我;也不要总是用别人的目标来绑架自己,这样无疑会让自己更累更有压力。

综上所述:

用简单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简单。

很多职场人总是抱怨自己活得很忙很累,抱怨自己压力很大,主要因为他们的“自我追求”很多很杂,并且没有建立匹配自己的目标体系,总是用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别人的优势长处比来比去,从而使自己陷入失落、悲愤、急切的负面情绪当中。

所以,想要减缓我们的压力,就要找准定位,精简追求,专注行动,增加收获。这也是“压力公式”最核心的意义。

——

——

——04合理面对失败,降低失败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从小学开始,我们便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育。事实上,有的人能够在失败中绝处逢生,再创辉煌;有的人却只能够在失败中偃旗息鼓,一蹶不振。有的人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有的人却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

在畅销书《抗压力》当中,作者久世浩司提到了三种类型的失败。

第一类,可以预知的失败。因为准备不足、情绪懈怠,安排不合理,执行力不足,从而导致的失败类型。与此同时,这种失败完全可以通过改善前期准备,从而避免它们的发生。

关键词:准备不足,粗心大意,可以避免的失败。

第二类,不可避免的失败。从事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从而导致的失败类型。在这种失败面前,就算我们准备充足、认真专注,安排合理,执行到位,依然很难避免它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躲避它们,尽量不要贪图自己能力以内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可以躲避的失败。

第三类,智慧型失败。这是美国杜克大学的西姆·希特金教授所创的词条,也可以理解为值得欢迎的“有价值的失败”。主要强调向新事物挑战后产生的失败,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转换成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收获,有价值的失败。

通过以上三种类型失败来看,面对不同类型的失败,我们应该主动挖掘它们的发生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改正,最终做到能克服就克服,能避免就避免,能利用就利用。

综上所述:

回归到压力公式,即:

压力=自我追求/自我实现。

合理应对“失败”,其实也是“压力公式”的另一种补充。我们总是以“自我实现”为最终目标,同时也会遭遇各式各样“失败”的阻隔和袭扰。优秀的人会把“失败”当成最终目标的垫脚石;平庸的人则会把“失败”当成最终目标的绊脚石。

看待失败的方式不同,直接影响每个人“自我实现”的多少优劣,进而使得每个人所面临的压力有大有小。

——

——

——03总结

机遇和挑战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可以享受机遇带来的名誉惠利,同时也要承担挑战带来的责任压力。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全力以赴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会让你身心疲惫,抑郁焦虑。

所以,合理的控制压力、解决压力,是每一名职场人士都亟需解决的职场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

如果觉得《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压力太大?你需要一套“降低压力”的有效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