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孩子总是被欺负?守住底线是“善良教育”的前提 父母要学会反思

孩子总是被欺负?守住底线是“善良教育”的前提 父母要学会反思

时间:2019-10-28 06:55:00

相关推荐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与人为善,以善为本,包括人人咏唱的“人之初,性本善”都是教育孩子要善良。这也是中华几千年文化流传的重要教条之一。

教育孩子为人善良这本身没错,但是有些家长却用力过猛,总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善良,用善良束缚着自己,孩子为了所谓的“善良”会处处忍让,渐渐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软柿子,谁都可以欺负,渐渐的让孩子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必须承认善良是一个好的品质,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品质,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善良而谴责他。

但是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时,在对孩子行使“善良教育”时,应该首先理清楚什么是“善良教育”?知道在行使“善良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l 什么是“善良教育”?

善良教育在德国和英国比较盛行。在他们那里,孩子自生下来后,父母就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第二就是培养孩子要有爱心,进行善良教育。

他们的这种善良教育并不只是针对人,而且还包括爱护小动物。比如他们家里面会养小猫,小狗等动物,这些动物不仅是宠物,而且是他们教育小孩的“实务教材”。

并且他们提倡的善良教育是指首先要做到尊重自己的原则为基础,在去尊重他人。

也就是说,善良并不是一味的谦让,而是拥有自己的原则,在不触犯自己的原则的前提下,去尊重别人。它指的是一种高尚的技术和品质,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那真正的善良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你在行使善良教育时,孩子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柿子呢?

l 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软柿子?

1. 善良教育的过度

从小教育孩子懂得谦让,乐于助人是自古以来的教育理念,这样孩子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获得更多人的赞同。

而这些认可和赞同又无疑给父母行驶这种教育打了一剂强行针,让父母形成了一个循环,导致善良教育的过度。

2. 保护教育的缺失

其实在行使善良教育的同时,应该同时使用保护教育,而很多家长忽略了保护教育。

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懂得守卫自己的底线,这样的善良不仅会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柿子,而且可能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隐患

3. 只知道尊重别人,忘记了尊重自己

善良是一种美好品德,因此善良教育对孩子也一定是有意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盲目的行使善良教育。

盲目的使用只会让孩子只会尊重别人,渐渐忘记尊重自己,忘记考虑自己的感受,只会考虑别人。最终孩子成为了别人眼里的软柿子。

那家长应该如何在行使善良教育的同时,能够保护好自己,守卫好自己的底线呢?

l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行使“善良教育”?

1. 让孩子知道善良的底线

首先我们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善良并不等于一味的谦让,退让,而是应该有自己的底线,让孩子的善良建立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

要让孩子明白主次关系,让他知道,自我保护是排在善良之前的。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们中学就靠在长江边上,经常有孩子一起去水边玩耍,其中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几个孩子去江边玩耍。

一个孩子不小心掉入水中,然后剩下的孩子也都下去营救孩子,长江水流急湍不说,关键是这几个孩子都不会游泳,最后几个孩子都溺水身亡。

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因为孩子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下去营救自己的同伴,结果将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失去了,这样的善良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家长在行使善良教育时,一定要再三强调孩子自我保护的问题,要让孩子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再理智帮助他人。

2. 也是一种善良

在德国或英国,孩子上学也会打领带,如果有一天孩子出门是忘记了,他们的父母提醒他们后,孩子通常会非常感激的说声谢谢。

然而很多的国内孩子,却没有这种绅士,他们反而心里会闷闷不乐,甚至直接顶嘴到,要你管我?

而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认为,亲子关系之间不存在感谢,甚至会觉得一声谢谢会拉远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而其实不然,教育家说过:也是善良的一种表达方式。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这种表达方式的能力。

这样会让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知道,有些微不足道的善良也是良好品质的体现。

并不是舍己救人才叫善良,下雨天送同学回家是善良,扶起摔倒的小孩是善良,一句鼓励的语言是善良,一声谢谢也是善良。

而正是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善良,拼凑出了孩子善良的品质。

3. 教会孩子表达“善意”的方法

最后,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让孩子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善意,并且让孩子学会判断他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而不是盲目的帮助,比如别人在挑战自己,想让自己突破极限,而如果此时的孩子过去对他人采取行动,这不是善良。

再比如,哥哥在做试卷遇到难题时,弟弟在旁边绞尽脑汁的帮哥哥做题,这不是善良。

这种盲目的帮助并不是善良,而父母应该在遇到告诉孩子,当遇到上述情况是,我们可以给予别人鼓励,可以帮助哥哥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才是善良。

l 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说:"当孩子们做善良的事情时,这是在和自己的生命联结的过程,那一刻孩子应该是快乐的。"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每天都快乐幸福、被朋友和家人喜爱着的孩子,总是最善良的那个。

因此,父母使用“善良教育”教导孩子时,应该让孩子知道,善良是一件快乐幸福的品质,而不是不顾自己底线,不顾自己安全的盲目帮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孩子总是被欺负?守住底线是“善良教育”的前提 父母要学会反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