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口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口诀

时间:2019-03-03 19:16:12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经历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方向发展。

2、八大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性格差异

1、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不同,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2、性格的特征差异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核心):对社会、他人、集体;对劳动、工作;对自己。

(2)性格的理智(认知)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过程中的差异。

(3)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

(4)性格的意志特征:行为的控制和调节。

习题做起来!!!

1、两三岁的儿童常常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吃饭、穿衣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失败也不需要责备。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勤奋感

B.自主性

C.信任感

D.角色同一性

解析:答案选B。

2、进入初中后,刘超突然觉得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常常困扰着他,依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刘超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信任感对怀疑感

D.亲密感对孤独感

解析: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且每一个阶段都有特殊的社会心理任务。12~18岁的人格发展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刘超被“我是谁?”等问题困扰属于人格发展阶段中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答案选A。

丹麦球星埃里克森比赛中突然昏厥

五十岁左右的女性喜欢多少岁的男人?30-40岁之间

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流派的领军人物埃里克森(Eriksson)提出,人类人格的发展是存在阶段性的,基于这种猜测,埃里克森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总结之后,在其著作《儿童期与社会》当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并且,他还提出了个体在 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会表现出的人格特征。

与此同时,埃里克森还指出,人类不断地成长的过程,也会按照阶段性不断发育和成熟,并通过时间、社会、生理以及生物四个方面进行展示。

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中,人类的成熟期处于人类人格发展的第七阶段,而成熟期的年龄范围是在25岁到30岁之间。在这个阶段,人类的行为发展主要以止步不前,生殖繁衍以及个体感受关怀为目的。

在这个成长阶段的男性和女性,大多已经建立了家庭,还有些已经有了自己的后代,因此,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交给工作和后代教育方面。

这个阶段所提到的生殖繁衍,并不仅仅指的是人类的生殖能力,还指的是人类对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陪伴、关怀以及责任感。

而生殖感的体现也不仅仅是局限于有子女的父母身上,同时也能够体现在各个年龄的个体身上,例如,教师以及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也会记那些上述这种生殖感用于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身上。

在人类的成年中期阶段,个体会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性心理状态和特征,例如,人们会逐渐地开始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趋势,在关注自己小家的同时,他们还会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一个女性到了50岁如果还没有生殖感的存在,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假性亲密感的错觉,如果女性无法及时地排解掉这种错觉,就会将自己无限地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当中,与外界产生隔阂,停滞不前。

大多数到了50岁的女性,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在5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会更加渴望得到伴侣的关怀,享受稳定的家庭生活。

如果在此时婚姻出现了问题,那么她们就会变得不再依赖于家庭,逐渐地理性起来。

这个时候,女性的心理会变得更加成熟,她们不会再像少女一样向大众展示自己的伤口,每天自怨自艾,她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依赖男性也能够正常的生活。

到了50岁,女性的内心会变得十分坚强,她们能吃苦,能够让自己在工作和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在她们的心中,经济的独立才是终极目标。

随着事业的稳定,收入的增加,她们的心中也会产生想要寻找一个稳定的家庭的想法。

但是,女性到了50岁,寻找伴侣的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她们不会像妙龄少女那样,追求完美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她们最想要的就是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

只有足够稳定的家庭,才能够给她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饿 归属感,能够让她们安心。

因此,大多数50岁的女性不会因为冲动开始感情,也不会考虑任何有风险的不稳定的感情。

那么,50岁左右的女性到底喜欢多少岁的男人呢?实际上,女性到了50岁,经济方面的条件她们已经不会十分在意,她们只在乎对方是否真的关心和在乎自己,是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给予自己足够的体贴和爱。

还有一些女性面临的是二婚的情况,这个时候,稳定就是她们的首要要求,达不到这个条件的话,她们都不会考虑。

一个男性要满足工作稳定,有固定的收入,能够对感情专一,且做好了建立稳定家庭的准备,这样的男性大多年龄都在30岁以上。

只有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才会权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为了家庭而放弃工作,也不会因为意气用事,为了工作而怠慢家庭。

所以,女性到了50岁以后,选择伴侣大多不会选择特别年轻的男性,她们最喜欢30--40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些成熟可靠的男性。

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不会因为男性的一点花言巧语就被迷惑。

因此她们会选择那些与自己年龄相仿,思想成熟,有阅历的男性。只有足够成熟的男性,才能够给她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教师招聘##江苏教师招聘#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是教师招聘当中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客观题进行备考,且单选题的考查频率最高。考生需要熟悉每个阶段对应的年龄段、主要冲突,以及没有顺利解决冲突可能出现的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而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查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前五个阶段。

关于小留学生会不会像原住民那样被西方同化的话题,我有一点想法。

咱们不空口说白话,用专业的知识去分析。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爱利克·埃里克森,他曾提出一个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图二)。这个理论现在用于指导学生心理健康。

据资料显示,出国留学的小留学生年龄在10~15岁,对照图二的表格,这个年轻阶段正好对应了中学阶段,也就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

那么这个阶段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阶段的学生会怎么样呢?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形成、人生观的形成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常考虑“我是谁”“我将来做什么”等问题。如果中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把诸多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便能够建立较好的同一性,否则就会陷入角色混乱。

按照这个理论可知,小留学生处于的年龄阶段正是三观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阶段,把他们放在外国的环境里,他们会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三观。他们成才后的理念和中国的理念格格不入,即使是人才,我国敢用吗?

《论衡·卷二·率性篇》说:“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生长的环境什么样,人大几率就会什么样。所以,还能指望小留学生回来报效祖国吗?

欧洲杯晚报:四强出炉谁能夺冠

为什么你吼了孩子,孩子不记仇还来求抱抱?

因为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正是儿童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关键期。

爸爸妈妈几乎就是小宝宝的全世界,这份依恋关系的稳定对小婴儿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因此他们总会优先选择稳定这份关系。

当感到这段关系不安全、不稳定时,他们会下意识地去快速调整自己、寻求关系的复合。

所以,宝宝总是会不计前嫌、梨花带雨的过来找父母、求抱抱。

下次记得当娃求抱抱时,大方拥抱他们哦。❤️

@头条育儿 #宝宝日常# #婴儿#

人到70,躺在病床上才会明白:你这世上最亲的,只有三个人

人生就像是一辆列车,有的人只是擦肩而过,有的人坐了几站就下车了,也有的人从始发一直坐到终点。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世界上最亲的人只有这三人。

1、伴侣

著名的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八阶段论中认为,人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对应的核心任务都是不同的,每个阶段人们的心理状态也都不一样。

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只有在完成阶段任务时才能获得人格的同一性。

埃里克森八阶段论中的成年第一阶段,是人们需要建立亲密关系的阶段。这种亲密关系针对的是伴侣而非父母,人们在这一阶段需要找到伴侣并结婚,从而才能开启下一阶段,也就是需要人们完成生育任务的阶段。

这说明伴侣陪伴我们的时间是相当长的。青年时期,伴侣们结婚生子,中年时期,伴侣们互相扶持,老年时期,伴侣们彼此陪伴照顾。伴侣几乎陪伴了我们一生,比我们的父母和子女都要长。

所以说,当你老了,父母已经故去,子女也有了自己的生活。

你躺在病床上时,能陪伴你的只有你的伴侣,他照顾你的生活,安抚你的情绪,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像端屎端尿这种脏活累活他也毫无怨言地去做,只因你是他的伴侣。

2、子女

当你老了,老伴也不在身边了,能照顾你的就只剩下你的孩子。

埃里克森八阶段论中的成年第二阶段就是生育阶段,人们在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生育,人们开始关心繁衍问题,希望能够生育并养育后代。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养儿防老”。生育不仅仅代表着我们对下一代的关心,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我们中国人一直认为,多子多福,孩子多了也会带来福气。而这种福气,在人们变老时显得尤为重要。

当你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老伴不在身边,此时如果你有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成为你的依靠。

虽然孩子们工作也十分繁忙,但是相比护工或是养老院来说,能有孩子陪在身边仍然是一件

非常幸福的事情,整个人的心情状态也会变得不同。

人们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脆弱,毕竟骨肉相连,孩子们也会念及养育之恩照顾父母。

我国当代的养老院相对国外来说还不够成熟,设备、资金、人员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去养老院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养老院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孩子亲。

而且,我国现在很多单位都开始实行“探亲假”,这种假期正是为了方便当代的青年人回家探望父母而设置。所以说,从子女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更希望能有机会陪在父母身边,让父母依靠自己,就像小时候父母照顾他们那样。

3、自己

人生如同一辆列车,我们就是那辆列车本身。在车上所有的乘客都下车之后,我们剩下的就只有自己。

有的人一生孤独,到老的时候身边没有他人照顾。有的人老伴先走,子女也不孝顺,到头来仍然是孤身一人。

就算人们变老躺在病床上时身边有伴侣或是子女照顾,但是能陪伴人们到最后的仍然是人们自己。

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老伴和子女再好,也终究不如我们自己了解自己。人们在经历病痛时,没有人能代替你承担,没有人能和你感同身受。老伴和子女照顾得再仔细,也终究会有失误或是考虑不到的地方。

有的人即使有子女也不愿意依靠,这并非是子女照顾不周,而是因为这是他们心中最后的尊严。

年轻时,人们常常能够随意行动,老了以后生病时却总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有些人天性要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

所以年老后,很多人仍然选择自己生活,不给子女添麻烦。因为如果要靠他人照顾,就意味着要承认自己的无能和无用。

况且年老生病也会给老伴和子女拖后腿。有时候住在子女家,也会因为生活习惯和彼此性格的不同而发生矛盾,这些反而会给生病的老人带来更大的烦恼。我是一名咨询师,如果你遇到情感心理问题,私信我,我和你聊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心理学:四十岁左右的女人,越是拒绝这三件事,越讨人厌

被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皆是如此。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

人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内都在渴求周围人的肯定和尊重,这不光代表着我们生而为人的尊严,更让代表了你的人格魅力成功吸引到了周围的人。

有人认为年轻时期的女性最容易受到欢迎,因为她们的容貌靓丽,体态轻盈,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青春与活力,而年过四十之后,魅力就直线下降,不光周围的人对她不感兴趣,就连她自己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自我肯定了。

其实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美,年轻时有活力充盈的美,中年时期又会有沉稳内敛的气质,只有当你心平气和的看待自己,理性冷静的看待自身的问题与价值,你才能明白不同年龄段的魅力所在。

四十岁女性的心理状态

根据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八阶段论可知,四十多岁正处于成年中期阶段,此时人们最大的任务就是避免停滞感的出现,获得繁殖感,不过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这里所说的繁殖感并不是单指女性生儿育女的这个行为,它具有更宽泛的定义,彼此老师照看学生,托管人员照看幼儿等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繁殖感。

繁殖感究竟有多么重要呢?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四十岁地的确到了中年阶段不假,但它也意味着女性人生的另一个开始。

四十多岁的女性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在此阶段内,她们的身上背负着多种社会标签,比如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婆婆公公得儿媳妇等等,这些身份的加持让她愈发明白人生的真理。

人生从来都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融入集体,承担起了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她才算是权利与义务的集合体。

对于女性而言,此时的她们一定要平衡好工作与家庭,否则就会因二者的失衡造成严重的问题。

除此之外,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容貌的衰老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四十多岁的女性,她们已经无法回到二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这个年龄段内,女性一定会对自己以及人生拥有更多深刻地思考。

既然年轻的容颜已经消失不见,倒不如好好发展内在,争取用丰富的内涵取胜。

无论是外界的因素还是内在的心理变化,这些原因都促使着女性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她们的想法更理性了,看待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时也更透彻了。

不过大家也需要明白,魅力这个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四十岁的女人一味地拒绝这三件事,那她一定会越来越讨人厌。

一个人的美丽并不在于突出的外表,而在于沁人心脾的气质,有时候让人讨厌的也并不是面容,而是恶劣的品性。

拒绝自我提升,整日好逸恶劳

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的更有意义。对于四十多岁的女性来说,年龄永远都不是逃避努力的原因,也许当下的你的确觉得很辛苦,但只要熬过了最酷的阶段,你就能获得巨大的成长。

诚然好逸恶劳是动物的天性,但任何一种逃避都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正面应对,直面困难,那么你终将淬炼出一颗强大的心脏。

拒绝乐观,处事消极

心理学常常把思考温和和认知问题的角度分为两种,分别是内部归因以及外部归因。

前者把问题的错处归结为自身,比如情绪消息,能力不足等等,外部归因则指的是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外部状态的确实,比如天气不好,别人做的不够等等。

经常内部归因的人常常呈现出消极的状态,她们精神萎靡,做事懒惰,遇到了问题只会抱怨,而不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只有直面困难,努力进取,方能克服掉坏习惯。

拒绝自律,做事拖延

有些人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运气有多么逆天,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做到了自律。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律性地的人都很难自我督促,遇到困难便主动退缩。

假如四十多岁的女人有孩子,那她一定要学着养成自律的习惯,然后给孩子当个好榜样。

总而言之,四十岁的女人一定不要形成好逸恶劳、内心消极做事拖延的性格,否则会越来越讨人厌。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往往过得更好?人到中年后你会懂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son)指出,人的一生可以被分为8个心理发展阶段,其中25-50岁属于人的成年期,该过程是生育和自我专注产生冲突矛盾的典型阶段。

处于这个年龄的人通常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大家不光要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还不得不考虑到赡养父母的问题。

如果家庭里不只有一个孩子,那么这一阶段的成年人作为家里的中流砥柱,他肯定很难独自承担起养老的重任,这个时候就需要每一个子女都分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只不过前文中也提到过,每个子女的发展现状都不一样,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统一分配任务,那么彼此间肯定会出现冲突,特别是当众人的意见难以达到统一的时候,矛盾分歧在所难免。

反之,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养老的重任只能落到他的肩上,当独生子女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共同分担义务,他自然也就不会计算自己付出的多还是少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水平的稳步提升,就算一个人赡养父母,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教育资源不足。父母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和关注度是有限的,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两个人就会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唯一的孩子身上。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非常有安全感,而且很自信,由于得到了许多的关爱,他们长大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概率也更大一些。

而在多子女家庭当中,每一个孩子得到的关爱是不同的,如果父母存在偏爱或是重男轻女的情况,那孩子能得到的东西也就更无法称之公平了。

当孩子受到的关注较少,他以后便很难形成健康且健全的人格,放眼到未来,同样不利于他事业上的发展。

孩子增多的同时,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金钱也越多,经济压力增大,父母自然很是疲惫,在多子女家庭当中,由于父母长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子女又缺少关怀,所以氛围不和谐在所难免。

如果一个人在中年时期感受不到家庭所带来的幸福,那么父母双方便很有可能诞生中年危机。据研究调查显示,中年生活不开心的人无论是赡养父母,教育孩子,还是维持婚姻关系,他们都提不起热情,反而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愈发不满。

不过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在教育孩子和养老这两件事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选择,更何况不是每一个多子女家庭不会因养老问题而再打出手,也并非每一对家长都无法做到一碗水单瓶。

在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家庭中,多子多福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如果他们能给每一个孩子充足的教育资源,并且在自己年老之后好拥有足够的存款用于养老,那么父母和孩子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隔阂。

独生子女也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当你的父母变老之时,你需要承担起两个老人的赡养责任,如果你的伴侣恰巧也是独生子女,那么你们二人将要照顾4位老人。

晚年生活过的是否幸福并不在于孩子的多少,而在于你曾经对他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

#安徽一学校拒绝家长雨天送伞#家长,请你放手啦!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儿童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的发展和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

日本作为全世界公认的公共秩序整洁有序的国家,也是最注重子女社会化教育的国家之一。来自日本的《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民意测验调查显示:60%左右的日本父母都把思想品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对儿女的期待上,日本家长普遍希望培养孩子“有助人之心”,比较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的教育内容。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比起学力教育,公德教育显然不在中国父母的投资清单中。根据香港家庭教育学院在的的一项调查,只有一成家长认为培养子女品德教育最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学习关注度较高,更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在期盼子女成才的强烈欲望之下,中国父母普遍忽略了培养子女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

卢梭认为教育者应当按照孩子的天性去施教,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却高得连一些成年人都难以企及,这使品德课陷入了教育家罗崇敏所说的“幼儿教育成人化”的境地:小学生智力和身体都处于发育阶段,自制力普遍薄弱,德育课程提出的要求越高,越可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越不可能有显著的成效。#安徽#

如果觉得《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口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