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课改:可否走出常规的“围城”

课改:可否走出常规的“围城”

时间:2019-09-08 23:49:45

相关推荐

如今,教育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常规在某些方面,在某些场合正成为课改的一个阻力,在很多项目的评比中,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看到教师改变的仅仅是形式,不变的是教育思想,改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教育理念,追逐着热闹的场面,牺牲着学生的思考时间……人们不禁要问:课堂的精彩就是这样一些热闹吗?常规的东西一定是经典的,一定要效仿吗。我的思考是:

一、少些常规,更成方圆

凡是当老师的都知道,教学常规曾经是我们头上的禁锢咒,要求我们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一条条,一款款,写得非常具体生动,有些要求老师甚至烂熟于心。

比如备课:很久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常规里就有明确的要求:备课要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要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练习设计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有层次性。这些都无可非议,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但是时间安排呢:新授课要进行5分钟的复习铺垫,15--20分钟的新课学习,余下是练习时间,总结时间为5分钟等等。

备课中要写清楚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每个老师都要求备详案等等诸多此类的要求,常规要求制订得非常详尽,分发到每个老师的手里加以学习,很多老师就套用公式。呀,王老师的新授课怎么没有设置复习铺垫呢,怎么是游戏导入;孙老师的新授课怎么就直奔主题----进行文本阅读呢,不行,这些绝不是优秀课。

还有,教导处在检查时就一直要观察哪些老师书写得比较规范,格式正确,似乎备课越详细越好,表明态度越认真……可事实上,看看如今的备课本,你一定对这些所谓的常规有了更深的理解:

备课从手写稿到电脑打印稿,形式发生了变化:

书写的详尽也视教师的阅历、资力进行了修改: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一些简案、对于青年教师一定要写详案,评价手段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教案,教师个人独立思考比较多,特别是有些地方由于师资紧张,老师进行包班教学,需要备的课时实在很多,常常是个体劳动比较明显,根本没有时间与别人商量;而现在,很多地方实行了集体备课,把一册教材分成了很多的章节,每个章节有一个老师具体执笔撰写,然后有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修改,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同一备课组还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后要写上教学后记,这样的一些备课方式,老师机械类的工作量减少了, 但是提高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反思的力度,深受老师喜欢。

其实,不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评价,我们一直都曾经`制定很多所谓规范性的东西。事实上,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已经对常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对许多常规性的东西进行了扬弃和创新。

综观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预设的东西少了,生成的东西多了;教师讲解的东西精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学生自主交流的多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少了。课堂,因开放而精彩,课堂,因师生智慧的碰撞而精彩。少些常规,更成方圆。

二、少些常规,更有空间

曾经有这样一个佛经故事: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大师学习,伴随着日复一日的修行,一天,他问师父:“师父,我怎么才能把握住禅理呢?”

“傻孩子,禅理怎么能把握呢?” 禅师诧异着。

“那为什么禅理不能把握呢?”德山非常疑惑。

禅师听了他的话,笑了笑,然后静静地蹲下身体,从地上捧起一堆沙子,递到德山的面前。

德山这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沙子在龙潭禅师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儿流失,没有一点儿撒落,可是等禅师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即从禅师的指缝间泻落下来,等禅师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些沙子已经所剩无几,刚才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变形了,毫不美感可言。

德山望着禅师手中的沙子,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其实,教育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制定的规范也好,常规也好,规则制订得越多、越详细,教师创新性的工作越少。

比如:在一定阶段我们都流行课堂教学模式(现在可能在某些地方还是比较盛行),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报刊杂志看到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几步法,计算教学几步法,什么三环节五重点,让人目不暇接。我不是去否定什么模式,毕竟这是一个学校的课改成果,是这个学校课题研究的一种提升。可有些老师在学习中,就感觉教学工作只要套一个模式就可以了,明天上公开课了,从网上寻找一份教案,借用一个特级教师的片段设计,原以为课堂上一定精彩纷呈,可身边的学生不如特级教师班里的学生,发言头头是道,评价恰如其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遭遇“尴尬“……老师们总是那么失望地想:大家成功,我咋不成功呢?是自己太笨,还是模仿得不象,诸不知课堂上缺少了一种东西-----对教材的悟性。如果东效施颦可以成功,那么,教育界就那么几个特级教师好了,把他们的教案结集成书,不是每个老师都可以拿来主义了吗?

我们都可以想一想:一种模式适合于张老师,可未必适合于李老师。像给掌心的沙子留给空间,也许就不会有沙子从指缝漏掉了。

很多时候,打破常规,就会给学校发展留更多的空间,打破常规,就会给教师的成长留更多的空间。你说是不是?

三、少些常规,更具魅力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会见到一些常规性的东西:比如:坐到饭店里吃饭,每位客人都会有一条餐巾。一般情况下:餐巾掖在胸前卡不住,放在腿上又不知不觉会掉下去,起不到保护衣服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去宾馆、饭店吃饭,总有一样不放心,生怕衣服弄脏了。青岛市来顺餐厅特意在每块餐巾的一个角上挖了个锁边的长孔,夏天可以别在T恤衬衫的扣子上,冬天可以别在外衣的扣子上,还根据季节的不同,扣眼的大小也作了区别,非常适用,方便了顾客,餐厅的生意自然非常兴隆,令同行刮目相看。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常规工作中餐厅所作的“手脚”,改革一些常规,或许使饭店更具魅力。

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学生家长会, 为此,我们领导班子总是会大会小会开几次,要求这样,要求那样,先集中讲话,再有任课老师发言……当领导的实在有些累。

一次家长会,我们取消了学校领导的讲话,把所有时间交给了班主任老师,由他制定家长会的全部计划,分配好时间。你看:

有些班主任动员学生之间写优点卡,相互发现闪光点,以书信的方式给了家长一份惊喜,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更多地了解孩子;

有的班主任办了一张手抄报,把开学以来学校举行的活动、班级举行的活动,那些学生表现突出的,以手抄报的形式给了家长满意的答案:

有的班主任邀请了家长代表进行言传身教,以“伙伴学习法”吸引家长,实现资源共享;

有的班主任现身说法,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引起共鸣。

有的班主任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先集中讲解,然后跟个别家长面对面,以沙龙的形式进行交流,分析孩子学习态度的转变,探讨孩子成绩提高的良方;

有的还甚至进行了问卷调查……

整个家长会给我的启发很多,是呀,因为我们打破了工作常规,所以会议的形式丰富了,讲解的内容生动了,取得的效果也更好了,家长会的魅力更大了。

纵上所述,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走出常规的“围城”,某些常规的东西正在不断补充,不断修改,我们正在丰富其内涵,完善其实质。我深信,我们的教育改革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踏实的工作中,在真正的研讨中,一线老师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精彩,课改的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觉得《课改:可否走出常规的“围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