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自卑与超越 | 人人自卑 看你超不超越

自卑与超越 | 人人自卑 看你超不超越

时间:2018-07-23 02:43:28

相关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带你去看小星星哟为什么要读心理学,于我而言:安顿自己,理解他人。读的书越多越认同心理学不止“原生家庭”,“内在小孩”。咱也不知从何时起,张口闭口“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疗愈” 就好像就很高级,能显出优越?阿德勒说心理学“就是对合作中缺陷的理解”。心理学应该抚慰心灵,疗愈疾病。单纯甩概念非但没有增进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理解,反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另一种刻板印象与鄙视链。不管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个体心理学,他们对个体的发展都持有一个共识:童年时期的社会经验已经决定了个体成年人的行为。这个说法让人惊喜的同时也令人感到残酷。试着回想一下,把时钟拨回你的童年,抛去那些自己后来画上了小花花的美好回忆,肯定还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苦涩记忆挥之不去,比如在童年时期你是否因为成绩差而产生过厌学的情绪,是否因为动作笨拙而害怕体育运动,是否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而产生自卑心里。如果不幸的你拥有这些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而且你深深的认为那些早年的生活经验给你的性格成长带去了许多麻烦,让你走了许多弯路,或者到现在都无法自拔,我一点都不认为你在夸大其词,我只会抱抱你,对你表示同情和惋惜,同样也对那个曾经产生自卑的我。作为一个自卑的受害者,当你试着去寻根溯源、对此想探一究竟的时候,我确信你是在做非常正确的事情。通常许多自卑者喜欢把注意力投向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一类的书籍,我能明白他们急需重拾生活的勇气,但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自卑者必须提取勇气去面对自卑,一旦你有逃避心里或者期待通过各种表面的形式去掩饰它,那样不过是掩耳盗铃。要想彻底征服一个东西你必须足够了解它,自卑也是一样的。因此,和我翻开这一本,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第一部分本书要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第二部分我对本书一些合理反对。预计阅读时间,看得快10分钟。

我学到的

自卑是什么?

阿德勒认为,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情况没有准备,“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自卑最可怕之处在于它使得人们丧失了与真正生活作战的勇气,而没有直接面对情况,无论是暴力破坏,不参与,还是哭泣逃避、降低姿态迎合他人。其实都是转向寻求优越而逃避自卑。但需要说明的是,自卑感强制性地指向优越感,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恰恰是人类提升自己的途径,与外界建立连接,便可超越自卑。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自卑的开始主要受儿童时期的影响。书中提到一个判断是否良好建立连接的方法很有意思;回想关于最早年间的记忆,是否存在与他人的合作。有人记得开水壶烫到了手,有人记得奶奶洗澡我很舒服。这些记忆奠定了我们认真的基础。小朋友虽然解读能力很差但是感知能力很强。以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就必然长成什么样的人吗?未必,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儿童会想办法自我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在没有经过正确指导时,儿童往往处境艰难,因此作出一些不合理的解释,使他们误解生命意义,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我们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源于三个基本事实

(1)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

(2)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

(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

由上述三个基本事实进行延伸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归为三个类别: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

我们的三观来自多重塑造

家庭

起初是妈妈与孩子的合作,无条件的爱会让妈妈想方设法地照顾这个孩子怎么洗澡更舒服,怎么睡觉更香甜,其后妈妈的任务是要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爸爸。如果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占有,孩子会作来找存在感以宣示对妈妈的主权。孩子要知道父母的合作,负责的任务不同只是因为分工不同,没有人比谁更优越。若父母双方都希望孩子依附自己,孩子会手法娴熟地引起斗争,孩子就学不会合作。可惜越是混乱的家庭越排斥学习。

学校

教师的任务是和孩子联系在一起。教育一个孩子的最佳时机是孩子做得对的时候,加深成就感以至于孩子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自我相信有胜任力。懒惰是因为儿童没有克服懒惰的方法。不应该给优越感而是和所有孩子共同讨论克服懒惰的方法,不针对任何一个人。

超越自卑的方法?

连接+合作

我们大概听过无数老师说“这个小孩子很聪明的,他就是不努力而已,一旦努力了,成功肯定没问题的。” 而结局是什么呢?这个小孩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没问题。因为他对于聪明这一肯定的优越感得来的太容易了。要让他放弃“聪明”而通过“努力”来追寻“成功”。风险性要大很多。万一努力了不成,成功没得到,努力做不好,聪明不也被否定了吗?因此,对小孩子来说,还是不努力就听听这句夸他聪明的优越感来得性价比最高。真正的破解方法是引导他建立真正有意义的优越感,锻炼勇气直面自卑,建立连接。

自卑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去寻找优越感。而在这种追寻之中,我们也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但这是一个不能深思的问题。因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读天文学书籍的时候,深感我们只是宇宙间的沙砾,渺小到不及昙花一现。可木心说:“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为超越自卑,走向真正有意义的优越感。阿德勒的观点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关注他人以及合作”。这确实是一个很正面、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似乎正能量到近乎虚假。可细想,我们活且只能活在这地球上,我们需要和他人相处、和自我相处。所谓超越自卑,阿德勒的说法归根到底就是锻炼勇气,与他者建立连接,进行合作。

我想到的

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经典流派,我觉得阿德勒关于合作的学说的大部分是很有道理的,即便有些观点略显偏激。在他看来,一个人患有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合作的能力,而没有这种合作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没有帮助他或她在早期培养起这种能力。在阿德勒心理学的范畴中,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合作的话,并不仅仅是自私这么简单,推向极致的话,这个人会在职业,婚姻,社会等各个方面遭受严重的挫折。而如果要改善一个人的神经症的话,也只有从加强合作的能力,让其与社会建立连接方面入手。

个人看完本书的一个感受是,阿德勒本人就是一个富有爱心,同情心,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心理学家,如果没有那种爱世人的仁爱精神也是无法成为一个杰出的心理学家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But,积极嘛很好,合作嘛很好。我不同意的是,阿德勒过分强调“合作”的价值,单纯忽略了“孤独”的价值。《乌合之众》一书让我们知道,人在群体中,智能和道德水平往往会急速下降,变成受人愚弄和操纵的“木偶”。如果在这样的群体中强调“合作”,意义和价值当真很大?其二,所谓独处,就真的一点意义不存在吗?并不尽然,孤独是值得享受的,起码对我来说如此。有人陪伴的快乐与支持固然很好。但不用顾虑其他的一个人起居,行走,旅行,即便一个人在湖边看着云发呆的自由同样甚至更甚的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因此,连接诚可贵,孤独价更高。正如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中所言:“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

-----

-----

读读心理学,不优越高级也不病态,

纯粹出于火热的好奇。

读读心理学,安顿自己,理解他人。

无奖关注

锦衣夜行 宇宙指东

如果觉得《自卑与超越 | 人人自卑 看你超不超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