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焦虑的父母 请不要再制造“空心病”的孩子

焦虑的父母 请不要再制造“空心病”的孩子

时间:2021-12-31 06:33:22

相关推荐

放假之前,女儿的老师在家长群里给大家推荐了一个讲座《焦虑的父母,“空心病”的孩子,今天的我们如何培养明天的孩子》,特别受触动。

一、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就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通俗讲就是了无生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女儿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上高中时成绩很不错,也如愿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大一时女儿也很勤奋,可是大二时不知为什么,突然觉得百无聊赖,怀疑人生,怀疑一切,成天窝在宿舍里睡大觉,连课都不好好上了。就这样磕磕绊绊的到了大四,毕业论文都懒得参与。无奈,学校老师给家长打电话,我这个朋友只好请了长假,到当地陪着女儿准备论文、找工作 、面试,直到尘埃落定才回来,前后折腾了小半年。

“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北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发现,北大有30%的学生有“空心病”——缺乏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

其中很多人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二、为什么会产生“空心病”?

教育专家认为是全社会的功利化教育造成了父母的焦虑,而父母的焦虑又导致孩子们对生命的厌倦、挫败感及无意义感。

一是父母过高的期望

有一组统计数据,在北京海淀区的高校每年约有70名孩子自杀,而这些孩子的家长职业排名依次是教师、医护、公务员、管理、农民。父母的高期望往往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孩子,成绩是最好的,才华是最出众的,上的大学是最有名的。可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健康快乐不是最重要的吗?

二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网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鸡飞狗跳,乌嗷喊叫;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叮咣就削”“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像是一首歌的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说的就是家庭里常见的冲突。那么冲突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是“不同频”。

孩子: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了。

妈妈:哎呀,那怎么能行呢?不上学你想干吗,没文化的人将来能做什么,放羊吗?我一天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不就是指望你将来上个好大学,能有出息吗?你这样......

其实,这个孩子可能只是因为不舒服或不喜欢老师,或其它什么原因,他的前提是今天,是当下,而妈妈已经跑到未来去了。

第二,是家长对“过程”缺乏了解。成长是一个过程,好习惯的养成、错误行为的纠正、成绩的提升同样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比如,我以前在给女儿检查作业时常说的:这个错误已经给你纠正过了,你怎么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呢?或者:”事不过三,犯错不可怕,关键是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一个人怎么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呢”。其实扪心自问,大人就能做到立行立改吗,如果这么容易,那戒烟的人就不会那么难了。

三、许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尽管,我们无力改变现在的教育环境,甚至不得不感激应试教育给了普通人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改变对孩子学习的态度,调整自己的心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轻装往前走,这才是给孩子的正能量。

每一种偏差行为的背后,都反映出一种心理需求,需要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

所有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障碍、偏差行为。都是因为心理营养的缺失,需要家长给予相应的心理营养的滋养。

一是无条件的接纳和体现重要性。孩子出生时,我们是无条件的接纳,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接纳越来越少,否定越来越多。接纳首先是接纳对方的感受。“每个人都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我拥有把它表达出来的权利”。当发现和孩子不同频时,应该先接纳他的感受,也就是先“同频”,然后再带领他到你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调频”。二是要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三是要接纳对方的期待。也就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实际上是在给对方增加能量。重要性往往体现在时间分配上。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印件,在要求孩子之前先想想,我的孩子复制了我的什么?

在一次培训之前,我们被要求写出你希望解决自己孩子的什么问题?其实我觉得我家孩子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我希望她胆子更大一些,表现欲望再强一些,再多一些冒险精神,不要在沉默中隐藏自己的优秀。分析原因时,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不喜欢往人前冲。尽管现在的我因为职业需要或自己刻意改变的结果,时常会站到人前。但是骨子里的我依然是好静的,不喜张扬的。

所以,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龙生龙,凤生凤”这句千古名句并不是以偏概全。所以,父母们在痛斥孩子的某个臭毛病时,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没有能力不足的孩子,只有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孩子”“教练的级别决定选手的级别”。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练级别,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如果觉得《焦虑的父母 请不要再制造“空心病”的孩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