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陌生情景实验”与依恋类型

“陌生情景实验”与依恋类型

时间:2022-09-04 04:51:03

相关推荐

玛丽·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

1973年,爱因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测验,从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

1、安全型关系(securely attached)。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关心、负责。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和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2、焦虑-矛盾型关系(insecurelyattached:ambivalent)。妈妈在这种关系中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

3、回避型关系(insecurelyattached:avoidant)。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很负责。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

爱因斯沃斯将孩子分成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并且认为,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并建立人际关系时,这些特点仍会显露出来。即婴儿身上发现的不同依恋类型也会适用于成人。

陌生情境大体包含8个片段(episode):

片段现有的人持续时间情境变化.

1母亲、婴儿和实验者30秒实验者向母亲和婴儿作简单介绍

2母亲、婴儿3分钟进入房间

3母亲、婴儿、生人3分钟生人进入房间

4婴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离去

5母亲、婴儿3分钟以上母亲回来、生人离去

6婴儿3分钟以下母亲再离去

7婴儿、生人3分钟以下母亲回来、生人离去

8母亲、婴儿3分钟母亲回来、生人离去

有趣的是,首先尝试查明和测量这三种成人依恋类型的是刊登在《落基山新闻》上的一项调查。有一千多个读者从科罗拉多州这份报纸的生活版上看到了这个小测验并寄来了他们的答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要求答题的人标明下面三种描述中哪一种与他们最接近。

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幺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第一种情况描述的是安全依恋类型的成人,第二种是回避型的成人,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成人。尽管样本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但是结果却具有启发性。答题者中56%属于安全型,25%属于回避型,19%属于焦虑-矛盾型。研究人员就这三个问题调查了大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百分比。

这些数据上的相似显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

后续的故事:艾因斯沃的学生MrayMain,在后,她又发现了一个之前没有观察到的依恋模型:混乱型(disorgaized)/迷失型(disoriented)的依恋。当依恋对象不仅被婴儿体验为安全港,同时也被体验为危险的来源时,就会让孩子陷入茫然混乱状态,本来儿童先天预设应该是受到惊吓就逃向父母,但如果此时父母也是危险源时,他就被“卡在”是该靠近还是避开父母的矛盾冲突之中。这是一个很难维持的处境,因为儿童对父母的依赖,让他们无处可逃。在一个有关父母虐待婴儿的研究中,82%的婴儿被鉴定为混乱型,另一个研究表明,在高危人群样本中,混乱型的几率高到不成比例!在那些处于贫困、精神疾病、滥用药物等类似压力源下的家庭中。

早期得到善待的儿童,所形成的安全型依恋似乎赋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心理复原力。相比之下,混乱型依恋从儿童期开始便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边缘性的患者通常具有混乱型依恋的历史,回避型依恋被认为和强迫的、自恋的以及精神分裂样的问题密切相关,而矛盾型依恋则与歇斯底里或表演性问题有联系。

部分资料来自《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一书。

如果觉得《“陌生情景实验”与依恋类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