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职场人要学会独处 并带着沉浸感的生活

职场人要学会独处 并带着沉浸感的生活

时间:2019-08-02 15:23:23

相关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回复【OKR敏捷绩效管理】免费观看《OKR敏捷绩效管理》课程来源:猎聘(liepinwang)作者:曹泽宇

最近一个问题在知乎上引起了相当多的讨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如何排遣孤独?

按照知乎上一贯的“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风格,类似的问题往往会被拎出来批判一番,有说自己不孤独的,有抖机灵的,问题下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大家都在下面认真地答题。

这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有多少人在城市里默默地孤独。

和那个每年只回一次的家乡比起来,大城市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都是灯红酒绿,充满无数新奇好玩的东西。

我们喜欢大城市的自在,这座城市太大了,没有人在意你,你就像一条游进了大海的鱼,天大地大,自在得意。

但是在那个遥远的家乡,你的一言一行似乎都在被“掌握着”,有时刻关注你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的父母,有那个喜欢在电梯里遇见你把你抓来聊天的邻居,还有小城里总难避免的相互攀比。

这么看,年轻人身处大城市简直像是置身天堂。

可为什么却总是感觉这么孤独?

身处大城市的人恐怕对于这个场景并不陌生:

那个可能前几天还在和你在路边摊撸串的朋友突然微信你说他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了工作,拜托你过几天帮他搬家。

那个城市可能是对方家乡省会城市,可能是另一个一线大城市,也可能是他的家乡。

于是你习惯性地叹息一声,心里已经可以预见那个微信头像可能会越来越少地出现消息提示,直到消失在那无数个新消息对话中,就像你的上一个和上上个朋友一样。

在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免比小城市之间的稀薄,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自身难保”,身世浮沉的两片浮萍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多的是擦肩而过。

因此身处于大城市的必修课就是独处,诚然,学会独处是无数牛逼人士都在不厌其烦强调的话题。

但是独处和独处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独处一定意味着孤独,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无聊,这也就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独处:。

其实我们都曾经是独处的天才,只是后来我们被琐事消磨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获得沉浸感的能力。

小时候我们在家里翻箱倒柜就是一整天的娱乐,看一本书就在脑海中踏上一个旅程,一整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甚至有些讨厌父母叫你来吃饭。

这些能轻易让你全情投入的前提就是沉浸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心流”的概念,说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里沉浸其中,调动起自己的全部精力的高效状态。

那些着名的诸如“牛顿沉迷工作忘记吃饭”,以及王羲之练字把馒头蘸着墨水吃光的故事,都是他们在“心流”状态下的表现。

可以说这是很多创作者甚至科研工作者追求的最好的状态,很多着作都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完成的。

当然,想要获得独处时的沉浸感还是需要借助一些外力的。

沉浸其中的前提自然是先降低外界的干扰,没错,我说的就是手机。

把琐事处理干净,和女朋友请好假,把工作群屏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荒岛上的洞穴人。

然后带着仪式感去感受那些你习以为常,但沉浸下来会乐在其中却又有无限可能值得你发掘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尊重你在做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让它充满你的大部分内心,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它。

但是这个过程中总是免不了反复和各种各样的分散精力,不要怕,记得收回来就好。

就像那个盯着远处靶心的神射手,长年累月之后,那小小的红点在他眼中,硕大如盆。

为什么沉浸感在玩乐当中也那么重要?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放松。

当你心中有着别的事情,不安静的时候,你的所谓“娱乐”反而成为了你的又一个任务,和放松的初心南辕北辙。

很多时候,我们的孤独和无聊是建立在无事可做上。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年轻人都开始被迫面对自己在很多时候都要独处的现实。

这个时候,对于独处态度的两极分化也显露了出来。

有人说自己度日如年,能想到的娱乐活动都做完了,觉得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在刷着抖音和微博“杀时间”。

这种杀时间的方式是一种有些危险的信号,它不仅让你的时间偷偷溜走,也让你在经历了百无聊赖思维放空的两个小时之后突然觉得“心好累”。

但也有人把疫情期间的独处看做是天降的完成之前一直想完成的事情的机会,每天看书玩游戏做饭不亦乐乎。

一个是百无聊赖,一个是感觉全世界都是等待自己探索的处女地。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沉浸感。

为什么沉浸感可以拯救我们的独处无聊?我们先回忆一个小例子:

还是用疫情来举例,这段时间很多独在异乡的年轻人异常想念能够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光。

现在社交恐惧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独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装上了整套的私人影院设备,低音炮轰隆作响,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看电影这件事一定要在电影院进行?

因为在其他的场景下,就是“少了那味”,当这些东西和那个阴暗幽闭、唯一的光亮就是那面大屏幕的电影院比起来就相形见绌。

因为电影没办法暂停,你看见的所有东西都只有一次机会回味,过期不候。

这就是沉浸感的作用。

沉浸感拯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阈值提高,会让我们对于那些快乐的刺激不会有那么严重的钝感。

回到我们的问题,获得沉浸感的能力是否是大城市排解独孤的唯一解?

我的答案是并不是,但它一定是一个很优先的答案。

独处时请时刻记得提升自己的沉浸感,尤其是当你想要花时间在娱乐和爱好中时。

我并不建议那些厌恶甚至恐惧独处的人把自己向人群敞开,每天呼朋唤友辗转于一个个饭局,在觥筹交错中说着那些谁也不相信的肝胆相照。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独处时能否自恰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能达到内心和谐的很重要的指标。

那些人群中的喧嚣对于一个大城市中渴望内心充盈的年轻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暂时的分散注意力。

人群散去之后,你躺在床上,面对的依然是自己的内心。

修炼沉浸感是面对自己内心的必经之路。

当你修炼成功了之后,你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觉得无聊。

我想用一个小故事结尾。

知乎上有人问,在大城市里,有哪些独特的体验?

一个答主分享了他的故事,他买了一台折叠电动车,在繁华的区域做起了代驾。

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个个醉酒之后的普通人,有人买醉,有人狂欢,有人落寞,有人浇愁。

这是一个只能在大城市才有的体验,如果那些各种各样的人“愿意和你聊聊的话”,你会听见很多不同的故事,感受这个城市的深夜,和被夜晚的霓虹灯打亮的脸庞。

这是带着沉浸感的生活送给他的最有趣的礼物。

-End-本文系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需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推荐阅读(▼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猎 聘 人 才 官专属HR的成长平台每天都有精彩内容等你阅读

记得点击在看哟~

如果觉得《职场人要学会独处 并带着沉浸感的生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