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焦虑神经官能症_焦虑性官能症怎么治疗呢

焦虑神经官能症_焦虑性官能症怎么治疗呢

时间:2023-03-11 14:51:38

相关推荐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那么,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怎么治疗呢?临床症状表现为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了解。

1焦虑性官能症怎么治疗呢

一、肯定自己

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我比别人行”。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结果,你果真平静下来了。

二、保持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这可能不易办到,因为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绪将愈紧绷,更有可能发病,因为此时免疫系统已变弱。

三、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像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四、幻想

这是纾解紧张与焦虑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转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动,暂时避开低潮的工作气氛。

六、学会放松

周末假日,可以开车兜风或到海边逛逛。尽量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抛开工作的烦恼、放松身心,这对治疗恢复也非常有利。

2焦虑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表现为什么呢?

一、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二、病症分类

白领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着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分为持续症状(广泛性焦虑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与阵发症状两类。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specific phobia)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 ,与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

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或和程度不相称,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且延续时间较长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3焦虑神经官能症如何诊断呢

焦虑型神经官能症的诊断方法

1. 发病突然,病人痛苦地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恐惧或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似乎预感到灾难将至,担心可能死亡,可能因失去控制能力而发疯。在这种惊恐状态下,有时病人在数分钟内不敢活动,或者惊叫、呼救,直到发作减轻或缓解后才可开始活动。

2. 常见表现,令人无法控制,一种吞噬一切的焦躁感,虽无实际的危机发生,但仍不能释怀。并伴有躯体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尿频,恶心呕吐、头晕、四肢抽搐等等。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为几个小时。期间反复发作,根据情况自行消失。

3. 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只有焦虑的情绪体验而没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任何表现,不能合理地视为病理症状。反之,没有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单纯身体表现也不能视为焦虑。

当焦虑型神经官能症发病的时候患者要学会放松,放松不单单只身体,也包括心理。所以在放松之前,先让身体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然后让心理归于平静,调整呼吸,静静的让氧气充满你的大脑,忘却一切烦恼。每天进行10-20分钟的联系,对于平息焦虑神经官能症十分见效。

焦虑型神经管能症不仅存在于单纯的焦虑型神经官能症,一些精神疾病也可能产生焦虑症状,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所以在对焦虑症进行诊断时应注意辨别。此外,焦虑症的产生与人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在对付焦虑症时要充分重视心理的作用,在治疗方法上以心理治疗为主。

4焦虑神经官能症的患病原因是什么呢

病因:

1、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2、神经官能症,常常由于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病后体弱等原因引起。

病理生理:

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神经症一词最初由W.卡伦于 1769年提出,认为它是因功能障碍而造成的感觉、运动异常。19世纪末D.让内将神经症分为癔症和神经衰弱两大类。20世纪初S.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分为现实性神经症、精神神经症、混合神经症和边缘病例4大类。1968年再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I)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重要特征。新版DSM-III-R(1987)则把各种神经症归类于情感性障碍、焦虑性障碍、人为性障碍、躯体性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之中,不再强调使用"神经官能症" 这个名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1989)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等。其共同特点是:

1、常因不健全的个性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

2、可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理形态变化;

3、除部分癔症病人外,一般意识清楚,病人与外界没有失去联系;

4、病人对疾病状态有自知力,要求治疗,人格一般没有障碍,也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象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

这组疾病可急可缓、症状多样,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后给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抑郁症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临床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大脑缺少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抗抑郁药就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对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得突触间隙这两种递质浓度增加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神经回路学说

,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神经症的病理原因,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中进一步验证了神经回路学说,指出抑郁症是心灵呼吸的哮喘症,并以此原理发明了可部分代替心理医生的有效自助方法,对于解除痛苦避免复发,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需求斗争奖赏学说

时效波先生论述:

(1)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2)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

(3)虽有主导需求,却逃避斗争,奖赏自然也无从谈起(癔症);

(4)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

5焦虑官能症患者应怎样护理呢

焦虑性神经症的护理要点

1.对病人的焦虑程度及躯体情况做全面细致的评估。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及伴有躯体病患者的评估更不容忽视。

2.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和疏泄疗法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对病人要有耐心,允许病人有哭泣、纠缠等情绪的发泄行为。

3.对病人焦虑症状发作时,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症状。

4.教会病人掌握"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必要时可亲自带领病人去体验。

5.松弛疗法的应用对焦虑症状有帮助。护士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以指导帮助病人。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明显时应对症处理。

焦虑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1)为病人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但应明确,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活动内容目的只是一种达到治疗方案的方法,是评价病人情绪改善的尺度。所以,要求有严重焦虑的病人去完成护理所制定的活动内容有时是困难的。

(2)为病人安排的活动内容,原则上要简单、轻松、有趣味性。注意一定要考虑病人的兴趣爱好和病人的焦虑程度,不可千篇一律。

(3)帮助病人逐步先完成短期活动目标,再制定下一步的活动内容.目标的指定一定要逐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4)每日评估病人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量和活动持续的时间。同时对有进步的病人及时给予口头或物质的奖励。

(5)使病人能接受活动无耐力的症状.主要是告诉病人即使增加少量的活动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和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如果觉得《焦虑神经官能症_焦虑性官能症怎么治疗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