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_宝宝腹泻会影响发育_小儿腹泻脐贴怎么用

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_宝宝腹泻会影响发育_小儿腹泻脐贴怎么用

时间:2021-07-28 08:56:48

相关推荐

宝宝出现腹泻,最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不要以为就是简单的吃坏了肚子,或者着凉了;也不要擅自给宝宝吃止泻药。因为,引起宝宝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妈妈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1宝宝腹泻会影响发育

最常见的腹泻原因是之一,是妈妈将喂食宝宝的牛奶泡得过浓,或是宝宝喝了过量的牛奶,如此形成的“慢性腹泻”,长久下来会让宝宝营养失调,身体发育迟缓。

腹泻的原因如果是由细菌、病毒感染而起也是婴幼儿常见的情形。其中又以一种长得像轮子状的“轮状病毒”感染为多数。感染病毒的宝宝大便次数多达十余次甚至更多,且大便中多伴随著大量的水份,因此若腹泻情形严重,会导致宝宝脱水,甚至休克的现象。

要预防宝宝腹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母乳来喂哺小孩。因为母奶容易消化,而且具有免疫细胞及抗体,所以吃母奶的宝宝比较少拉肚子;即使拉肚子,也很少会引起长期的慢性腹泻。

另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防治办法,注意双手的清洁、奶瓶的消毒工作。冲泡好的牛奶也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孳生细菌。如果开始要让小朋友摄取副食品时,要记得把握由单项、少量开始添加的原则。

如果小孩已有腹泻的情况,也不用担心,只要适当的减少进食,饮食也宜选择容易消化的食品,例如婴儿可食用去掉不容易消化的乳糖的医用奶粉;较大的孩童则可食用不油腻的稀饭、馒头。

在用药方面,细菌所引发的肠炎可根据菌种选择适合的抗菌药;如果是病毒性肠炎就没有特殊的药品,必须靠宝宝本身的免疫系统来克服。

其实腹泻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多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如果只是单纯的止泻会使存在体内的细菌病毒无法随大便排出,反而加重婴幼儿的病情。

不要过於担心宝宝的腹泻问题,身为妈妈的你只要细心照料,宝宝都能安然度过这段时期。还有,因小baby皮肤细嫩,水状大便会刺激皮肤而发炎,所以妈妈更不要忘了在宝宝腹泻後,用温水清洗屁股并保持小屁屁的乾爽。

2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

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

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同,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是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跟夏日红屁屁say goodbye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药。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

1、4个月以上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

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

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预防

1、配合谷物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2、少量多次

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3. 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

护理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

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预防

1、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

2、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3、喂宝宝吃奶或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

4、冷热要适度,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5、不要让宝宝接触有感染病毒可能的东西。

6、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护理

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

5、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

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预防

1、洗手很重要

做饭前应该先洗手;在接触肉和蛋类后也应该马上洗手;不要留过长的指甲,不要直接戴着戒指或手表洗手。

2、饭菜要尽量现做现吃

避免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经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饭菜,细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妈妈不要试图用鼻子和眼睛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食物是否受到细菌的污染仅凭颜色和气味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所以即使只有一点“担心”、“奇怪”的感觉都要下决心把它扔掉。

3、高温消毒

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护理

1、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

2、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预防

1、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

2、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

3、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

护理

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1、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

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2、注意观察记录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3防治小儿腹泻要注意什么

小儿腹泻病是指小儿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的增多,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亦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长时间腹泻,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镁等,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本文总结出以下4点注意事项,帮助家长正确防治小儿腹泻。

合理喂养,不要盲目禁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过度的饮食控制,会影响到小儿健康。因此,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小儿,应继续纯母乳喂养,但是要注意少量多餐。如果是人工喂养小儿,可改为无乳糖奶粉。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适当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

腹泻早期不宜使用止泻剂。腹泻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因此,小儿腹泻时不必急于马上止泻,尤其是腹泻早期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而应该治疗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不可滥用抗生素。小儿腹泻多数为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引起,因此使用抗生素无效。因为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使用抗生素,则会杀灭人体中的有益细菌,而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菌群失调,建议应在正规医院的儿科医师指导下用药。

做好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小儿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平时注意增强体质,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小儿体格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及不良刺激。婴幼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涂以5%鞣酸软膏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会阴部的卫生,预防上行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婴。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4小儿腹泻脐贴怎么用

小儿脐贴的使用方法1、感染性腹泻 不宜用脐贴

分清小儿腹泻的原因才能用药,具体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都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而消化不良、受凉、吃得过饱、肉食摄入过多,都可能导致非感染性腹泻。

一般来说如果患儿腹泻表现为呕吐、大便有异常气味,有的大便里还有油滴这种情况可能是非感染性腹泻的。而感染性腹泻患儿查大便如果能查出白细胞,则可能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进行治疗;如果大便中未查出白细胞,而且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水样腹泻,或是轮状病毒检查呈阳性,则可能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如果家长自行购药给孩子止泻,则是“很可怕的事”。在肚脐部位贴敷药物,主要是通过药物的辛温作用起到治疗效果。这种药物只对受凉引起的腹泻有一定作用,但对于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腹泻来说则不起作用,还可能延误孩子的治疗。

小儿脐贴的使用方法2、病毒腹泻 别用抗生素

专家强调,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如对于病毒引起的腹泻,如果滥用抗生素,则可能造成菌群紊乱,加重病情。对于细菌引起的腹泻,如果不及时使用抗生素,结果细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则可能造成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如果是痢疾,没有得到正确治疗还可能致命。

此外,如果患儿腹泻伴有腹痛,则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还需要使用镇痛药物;如果患儿合并发烧,则要使用退烧药;如果孩子发生脱水,则需要及时补液盐,否则脱水严重也可能致命。

因此专家提醒,一旦孩子出现腹泻,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找病因,明确病情。家长可收集好孩子的大便到医院检查,但千万不要用尿不湿携带粪便,因为只有带有液体的大便才能做检查。

5小孩子腹泻饮食上有什么禁忌

1、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 大部分的植物纤维均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因此在儿童腹泻时,小儿腹泻患者应避免食用纤维较多的食物,如叶菜类、笋类、瓜类、全谷类等。若为轻微的腹泻,则可选择叶菜较细嫩、纤维较少的食物,而且分量不宜过多。

2、供给主食类食物 要给儿童提供热量,宜补充米饭等五谷食物,如婴幼儿营养米粉、粥、白吐司等,但仍须视儿童的年龄及腹泻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婴幼儿营养米粉容易消化,可防治小儿腹泻。

对于已经会咀嚼的儿童,可喂粥及骨头汤,除可补充热量外,亦可提供流失的电解质。较大的儿童则可去皮的白吐司当作点心食用。

3、注意蛋白质的摄取 建议选择瘦肉、去皮的鸡肉、鱼类、蛋、豆腐等较不油腻且又含蛋白质的食物。海鲜类的油脂含量虽然很低,但若要食用,须确保新鲜、卫生、以免因储存不当,食用后造成有害菌侵入体内,再度引起小儿腹泻。

4、调整婴儿奶粉浓度 轻微的小儿腹泻,可以将牛奶冲淡一些,如果儿童喝配方奶,应让儿童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儿童不适应。如要为儿童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儿童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暂时停止换奶粉。

5、小儿腹泻的饮食需注意烹调方式 烹调方式应选择清蒸、水煮的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不易消化的制作。

如果觉得《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_宝宝腹泻会影响发育_小儿腹泻脐贴怎么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