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变味的“挫折教育” 只会造成伤害 父母切勿盲目打击孩子自信心

变味的“挫折教育” 只会造成伤害 父母切勿盲目打击孩子自信心

时间:2020-05-17 03:16:28

相关推荐

"挫折教育"成为这几年家庭教育的"常驻将军",许多家长就是害怕孩子处于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之中,容易不思进取,将来无法抗住社会的"严刑拷打"。所以许多家长奉行挫折教育的方式,给孩子的生活加点"料",意图磨炼孩子的更强大的意志,让孩子成长为有用的人才。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好像与家长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此前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这一母亲形象引起了网友诸多的讨论。面对品学兼优的女儿英子,她却无时无刻的在向女儿传达:你还不够优秀,你还不够努力。

当英子收到父亲送的她梦寐以求的乐高时,母亲宋清看到了她在搭乐高而非学习的场景时,一下子就推到了英子心爱的乐高模型。母亲一次次对比,一次次对英子的心灵进行抨击。这种挫折教育对于英子而言是多大的打击和伤害?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生活过于生活的过于安逸,生活中没有挫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换位思考,孩子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着很多烦恼和困难,担忧着成绩,难以和同学和谐相处。但是家长往往选择了忽视,用过度的挫折教育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这种"挫折教育"却早已变了味,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只会是伤害。

01

过度"挫折教育"带来的伤害:

伤害一:孩子容易自我否定

多度的挫折教育,家长挖苦讽刺的语言,多让孩子接收到是父母的不认同和不满意。对此,孩子很容易深陷挫败感和失落感中无法自拔。渐渐开始自我否定,从而形成"我做不好,我不能"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认定了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

伤害二:孩子容易自暴自弃

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已然经历着挫折,再加上父母采用挫折教育,双倍的挫折易让孩子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在处事上孩子很难用积极、稳定的心态的应对,从而更容易出错。

错误又势必引来家长的批评,恶性循环,孩子逐渐进入自我放弃的状态,自暴自弃,也不愿再去多做努力。

对于挫折教育,家长总是赋予过多的个人色彩,导致挫折教育变了味,带给孩子的多是伤害。家长在实行挫折教育时,要深入了解其内涵,做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而不是自己理解中的挫折教育。

02

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指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挫折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长的更有意志、更有力量。

1、挫折教育不等同于打压教育

许多家长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为刺激孩子提升成绩,他们经常采用"激将法"和"对比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优秀"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少不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相伴。父母总是说:"你看看那个谁谁谁家孩子,这次又考第一了,你呢,考的这成绩能看吗?"

这种讽刺的语言非但很难刺激孩子进步,甚至让孩子丧失自信心。明明这么努力的学习,为何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反正在父母眼里我什么都不好。那我还努力有什么意义。无形之中,孩子更多的潜能可能就在家长的挫折教育下泯灭了。

2、挫折教育不是只有挫折没有教育

许多家长对于挫折教育存在误解,往往只看到了挫折,却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一味的制造困难,让他经受考验。对于这些困难他们自己或许都不得章法,无从下手。

仅仅是出于让孩子多体验挫折的目的,却没有顾虑到当孩子无法解决难题,度过挫折,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如何?当孩子看到家长赋予的这么多挫折,他们的内心感受又是如何?

因此,当家长在使用"挫折教育"之前,一定要正确理解,规避那些错误的方法,切勿盲目地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以免给他们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

03

把握正确"挫折教育"育儿法:

第一:把握好挫折教育的尺度

家长过度的挫折教育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所以家长不能够要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小孩,学会包容孩子的小缺点小错误,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孩子逐渐改正。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值得肯定的,但过度的挫折教育是切勿盲目执行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打扫家庭卫生,或是给孩子找一些难题让孩子去解答。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务活太细感到无力,但是也是在帮助他学会更加细心。在解难题的时候,孩子可能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也没有得出准确答案,但是他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且形成了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第二:给予孩子多一些鼓励

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鼓励,而不是逼迫和苛求。是随我们的个性发展,而决不是强迫把我们铸成固定的模式。——罗兰

家长要认识到挫折所带给孩子的挫败感,在孩子因经受挫折而苦闷时,更不能够够对孩子做出过多的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否则,孩子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更有力量去面对挫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去获取更大的进步,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第三:陪同孩子一起经历适当的困境

挫折教育并不等同于让孩子独自扛起所有挫折,家长同样需要给孩子一定的陪伴,让孩子更具安全感。在孩子遇到挫折困境难以前行时,家长要适时伸出援手,给孩子一些小小提示,孩子才更有方向,不会在挫折中迷失。

而对于难度系数很高的挫折,家长就应该守护在孩子身旁,陪孩子一同度过。例如,孩子第一次学习游泳,孩子对于水会有畏惧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其身边,和他一起感受水,减缓孩子恐惧感。

过度的挫折教育,很容易让孩子深陷挫败感。家长需要认识到挫折要适当,保持初衷,遵循本心,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长为更坚强的人。

如果觉得《变味的“挫折教育” 只会造成伤害 父母切勿盲目打击孩子自信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