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深入解读余华的《活着》 聊聊生活那些事儿

深入解读余华的《活着》 聊聊生活那些事儿

时间:2023-03-29 06:38:19

相关推荐

文/欧阳欣

在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学生们看来,活着似乎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儿,真正困难的在于如何活着,或者说是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然而作为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人而言,活着是一个大课题,它甚至已经不再是学生时代认为那般容易,有时候活着就像一颗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一个人心尖上。

活着也可以被分割成小课题,小到孩子的奶粉钱哪里来,早晨吃馒头省钱还是包子营养。当你以自己独立的形态活着,不依靠任何人的接济时,你就会发现活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有时候在微信群里聊天,会碰上一些消极悲观的人,他们时常会抱怨,活着真难,活着要背房贷,要养孩子,要养父母,整天忙忙碌碌,没有一刻属于自己。

在这些人眼中活着变成了累赘,仿佛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结。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你细细去留意那些抱怨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比谁的想要活着,比谁都顽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再没有一本书比余华的《活着》能够详细解释这一现象的了。

我们先不说书,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余华吧。余华,从小生长在军区医院里,小时候就经常出入于医院的太平间,看惯了生死的他对生命有着别样的体会。此外余华还做过五年的牙科医生,从医的生活让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理性客观。

余华的文字有其独特的魅力,其荒诞小说是“先锋文学”的典型代表,他用荒诞不羁的笔触去描绘一个故事,在文字里告诉读者一个浅显却又寓意深刻的道理。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自然也延续了余华的文字特色,但书里更多的是对于现实的描述,余华把自己和现实的紧张关系在书中通过福贵的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来源于作者听过的一首美国民谣——《老黑奴》,讲的是一个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坎坷,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认真地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坦然而豁达地过着自己孤独的生活。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于是有了《活着》这本书里福贵的形象。

作者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或许很多人看了这句话会有很多不解,活着不正是为了追寻一些理想中的东西而奋斗不息吗?

这个问题我想当你读完《活着》这本书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

书中的福贵经历了一生的坎坷,到了老年,孤身一人,只留下一头和自己一样老态龙钟的老牛相伴,但是当他谈起年轻时候的过往,那种淡然和对生活的超脱却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一般的老人,他看似孤独,实则内心十分丰满。

那“七十而不惑”说的就是福贵这样的老人,耳清目明,记得自己一生的过往,那些坎坷和苦难都随时光远去,成就了他现在丰满的内心。

从福贵身上我们能找到活着的意义,能对照着抓住自己活过的印记。正因为福贵对苦难的承受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成就了《活着》这本书的文学高度,它被选入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十部作品”。可见文学界对这部小说的认可,也足见这部小说有着雄厚的力量,引导我们普罗大众对人生有更准确深切的理解。

余华说:“生活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人只活一世,活过就不要让自己后悔,哪怕活着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也要顽强地面对。把握自己的感受,像福贵一样好好地活一场。

这本书大约有13万字,在这13万字里承载了作者对福贵的认可,以及福贵对人生的感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故事,更好地体会本书所要传达的思想,根据书的内容,我们拆了以下四个主题,与大家一起阅读这本书,感受福贵这个老人顽强的生命力。

一、 从云端掉到泥土里,有多少人可以好好活着(5-50页)

二、 回家,是流浪在外的人活下去的信念(51-77页)

三、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78-140页)

四、 以孤独终老的方式活着,其意义究竟在哪里?(141-201页)

接下来几天我们将一起解读这本《活着》,一起看福贵跌宕的一生,悟活着的意义。

我是欧阳欣,一个热爱阅读的妹子,欢迎关注我,一起阅读,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如果觉得《深入解读余华的《活着》 聊聊生活那些事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