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宝宝总握拳是脑瘫征兆?超过这个时间段的话 确实要当心了!

宝宝总握拳是脑瘫征兆?超过这个时间段的话 确实要当心了!

时间:2021-06-16 00:12:00

相关推荐

导语:

自从当了妈,孩子便成了内心最柔软的存在。自此,关于孩子的一切都感兴趣,关于孩子所有的事都高度警惕。

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育儿的路上“坎坷丛生”,连一个“新生儿握拳”的事都藏着大学问,有的妈妈害怕宝宝手势不正确,害怕会引起孩子脑瘫或其他病症,担心的不得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妈妈。

01宝宝常攥拳,会不会是脑瘫?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可怕的新闻:

一位宝妈发现自己刚出生4个月的孩子,经常攥紧拳头,而且还不会翻身。眼看着别人家孩子都会翻身坐起了,心里就更加着急了。

后来,她越发觉得不对劲,担心娃出事,于是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可没想到检查结果一出来,全家人都傻眼了,因为医生说这是脑瘫的现象!

实在是太可怕了!确实,关于宝宝攥拳这事很多妈妈都有疑问,经常在后台给我们留私信:

“宝宝小手握拳,是正常的吗”“我家娃总是攥着拳头我掰开又收回去了,不会是脑瘫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果然当了妈之后,整颗心担忧的全都是孩子。那么新生儿的手到底应该是什么姿势的?会不会引起脑瘫呢。

02新生儿的手应该是什么样的姿势?

宝宝出生一个月内,大部分时间手都是攥着拳头的,四个手指包住大拇指(拇指内收)。

其实,新生儿握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应。

因为宝宝刚出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导致大脑对手部肌肉对调动能力比较弱,曲手指的肌肉占优势、张开手指的肌肉相对无力处于劣势,所以宝宝总是攥着小拳头。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握拳是正常的呢?

看下面这两张图,就一目了然了。

正常的握拳:自然弯曲,没有横过手心中线。

不正常的表现:拇指内扣横过中线,甚至伸到小拇指根部位置。

正常情况下,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宝宝的神经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宝宝的手就会呈现自然的状态了。

但是如果3个月后宝宝还是紧握拳头或拇指内扣,没有一点伸开的意识,就要警惕脑瘫或者其他疾病了。

03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

“脑瘫”这么可怕,那宝妈们要通过哪些症状来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呢?

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

①检测宝宝的握拳反射能力:

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宝宝的手里,感受宝宝是否有握拳反应;或者轻轻的敲打宝宝的手背,观察宝宝的手指能否自然抓握。

如果新生儿3个月后还是握拳,那么就要引起警惕了。

②宝宝生活中出现以下表现要注意:

●喂养困难、吸吮困难,甚至频繁呕奶;

●身体异常:比如身体僵硬,或者四肢呈下垂状态;

●固定姿势:角弓反张、蛙位、倒U等姿势;

●体重增加、哺乳无力,过于安静;

●头围异常,斜视等。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遇到上面的情况,宝妈一定要重视起来,立即带娃去医院检查,避免孩子出现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

04如何锻炼宝宝的小手?

科学表明,手指运动关系到宝宝的大脑发育,和宝宝的智力开发密不可分。特别是0~6个月的宝宝,打开手掌非常重要。那么怎么锻炼宝宝的小手呢?

可以通过以下4个方法进行训练:

手指抚摸

妈妈可以用一根手指,轻轻放入宝贝的手心,然后轻轻的摸摸,刺激宝宝的手部神经,切记不要给宝贝带手套。

手部按摩

可以在家给宝贝进行手部按摩,如下图所示。

锻炼抓握能力

宝贝2~3个月时,可以给娃准备一些能锻炼娃抓握能力的玩具,比如铃铛,可以悬挂的玩具等,吸引宝贝用小手抓一抓,碰一碰。

训练手指灵活4~6个月时,可以让宝贝伸手去拿玩具,来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妈妈可以有意识的把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学会换手。

还可以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让宝贝在抓握的过程中感受不一样的力度;也可以教宝贝撕纸,锻炼手的精细动作。

写在最后:

高尔基说,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

特别是宝宝的健康,需要家长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血,照顾好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宝宝的行为,守护娃健康成长。

如果觉得《宝宝总握拳是脑瘫征兆?超过这个时间段的话 确实要当心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