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高考作文专家支招:盘点热门事 考前解焦虑

高考作文专家支招:盘点热门事 考前解焦虑

时间:2019-12-05 00:03:35

相关推荐

今天,距离本市近6.1万名高考生的“人生大考”还剩最后两天。由于今年名校“裸考”名额大幅减少,令考前气氛愈加紧张。

这两天,“12355轻松备考热线”几乎被打爆。其中七成为家长求助电话,如作文怎么搏高分、哪些时政要点还能临时“抱佛脚”……本报记者连线多年参与语文试卷命题的沪上名师、政治高级教师以及心理咨询专家等,一起解读最后48小时的临考“秘诀”。

时政热门大盘点

食品安全、物价房价“一个不能少”

对于加选政治的同学来说,高考需要关注的时事热点包罗万象。高考前夕,怎样临时抱佛脚,抓到最关键的时政热点?本报邀请了复旦附中政治高级教师朱天红来“解密”必须知晓的时政要点。

朱老师说,今年的时政考点特别多,不仅有许多重大纪念年份需要牢记,身边的食品安全危机、物价房价政策更要了然于心。

年度重大纪念节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入世1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实施西部大开发10周年,中巴建交60周年,朝鲜战争60年,中国重返联合国40年,冷战结束,辛亥革命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等。

年度国内重大事件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升空,第16届亚运会举行,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频现,物价和房价调控,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增收房产税试点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

年度国际重大事件

放眼全球,今年并不太平,天灾人祸频发,日本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灾难,利比亚国内骚乱及我国成功撤侨,美英法等国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等。另外,胡锦涛访美,20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论坛天津峰会,也都是需要考生多加关注和了解的大事情。

朱老师建议,考生可在考前两天围绕上述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补缺补差”,联系、思考和分析与其对应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知识。在最后冲刺阶段,时间有限,考生不妨在这些平时自己忽略的知识点上多下工夫。

考前焦虑轻松解

多鼓励,给孩子心理做“减法”

“12355轻松备考”专线自今年5月9日开通以来,一直非常“烫手”。最新统计显示,其中近七成由家长来电咨询,爸妈除了关心如何缓解子女的考前焦虑外,还对饮食调整、交通、天气、听力收听频道等问题表示出诸多关注。相比父母的忧心忡忡,考生则比较淡定,在他们的的来电咨询中,成绩中等偏上的求助者更为集中。

家长陈女士的来电格外具有代表性,她称自己的儿子成绩中上,目标是一本学校。从3月起,儿子出现考前失眠,考试时呼吸不顺畅等焦虑特征。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情况有所好转。这几天,儿子的焦虑“复发”,并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陈女士急需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能做些什么?“12355”专家翁长娟告诉记者,面对可能左右自己人生走向的升学压力,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

“12355”罗列了父母在高考前“适合说”和“不适合说”的三句话

不适合在高考前对孩子说的三句话具有相当的杀伤力,却是现实中父母最喜欢在考生耳边反复叮咛的。位居榜首的反问句把孩子当作一个考试机器,与成绩更为优秀的学生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父母们务必尽量减少脱口而出的频率。第二句则基本是对孩子的全面否定,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和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而第三句看似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和期望,实则是一种有条件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压迫感,难道父母对孩子的辛苦付出理应让孩子以优秀成绩来回报么?那些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要求的孩子会因此有种沉重的负疚感。

拥有多年“陪考经验”的中国中学心理老师胡悦坦言,临近高考,有些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会忍不住唠叨,包括一些不必要的嘘寒问暖,或者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十分小心翼翼,这些行为本身可以理解,但是却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 那就是父母很紧张这次考试,无端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父母首先自己要放松,明白孩子的知识水平基本已确定,关键是看考试时能否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胡老师强调,考生已经很紧张了,会对父母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爸妈千万别再“好心办了坏事”,不要在言语上表现出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多么多,或者经常进入孩子房间去“监视”他有没有在认真复习,这都会产生干扰。“爸妈要心情平和,面部表情放松,嗓音轻柔,改变激励方式,多用积极的语言和正面的评价来鼓励孩子,给他们的心理负担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高分作文怎么写

就地取材寻找“破题”灵感

高分作文不是哗众取宠的“创新”,与其在用不用“给力”、“私奔体”这些问题上钻牛角尖,不如利用最后2天,静下心来再回头翻翻高中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本。

多年参与高考语文命题的沪上名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给出了他的独特建议:每册课本约23篇文章,总计二三百篇,其中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几乎就是本百科全书。他分析,近几年的高分作文,不少就是基于语文课本上的素材发挥的。这些材料考生们最熟悉,更容易“找感觉”。

黄玉峰建议,考语文时,就地取材、从题目中寻找感觉,也可以让文章“弹眼落睛”。“先看作文题目再做其他题目,脑子里突然跳出什么想法,就在草稿纸上记几笔。”黄玉峰说,不要担心这种做法会影响做前面题目,相反,考试中出现的文言文诗句,现代文里的一些东西,很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碰上两句正好能用得上的古诗,也能让文章亮起来。

准备好的素材怎么用

如果考前已经准备了一些素材,切忌生搬硬套。黄老师说,各种高分作文都不是琐碎素材的堆叠。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有一个关键,就是得抓住“六不” 不忘我、不自卑、不依附、不盲从、不听天由命、不怨天尤人。

按黄玉峰的经验,没有真切感受的“积极向上”反而会显得虚情假意。如果对苏东坡很熟悉,在遇到关于“读书”的作文主题时就可以用他的事例,在谈到“对待弱势群体”时也可以用,但写作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观点。

如何寻求高立意

拿到作文题之后,首先判断题目是要考生讲什么,这中间必须融入自己的价值判断。比如“隔膜”一题,要先分析清楚隔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产生,如何消除等一系列问题。一名考生把隔膜的产生与当今社会缺乏“感恩”联系起来,呼吁大家应该“感众生恩、感天地恩、感父母恩”,这个立意就比较高。

找到了“主题”之后,要用最短的时间去发现、建立和说明一系列“关系”。比如,面对“知足常乐”这样的主题,可以从生活和视野两个侧面,说说追求与幸福的关系,知足和不知足的关系;面对“时间”这个主题,可以谈谈时间与事业、时间与感情、时间与人生;如果说到“书”,则可以从读书与成才、我与书、读书与写作等方面展开;从“东施效颦”可以看到模仿和抄袭、模仿与创新的关系;谈到“自信”可以想想自信与自负、自信与自强、自信与自卑;遇到“边界是给人跨越的”这样的主题,可以从规范与创新、制度与现实来演绎。

适合考前说的话

①你是你,不必和别人比!

②妈妈(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行!

③菜好吃吗?睡得好吗?(关心饮食起居)

不适合考前说的话

①你看看别人,为什么你就不能……?

②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没出息的?

③这些都不用你做,你只要好好读书。

如果觉得《高考作文专家支招:盘点热门事 考前解焦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