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抗精神病药物应逐渐减少用量

抗精神病药物应逐渐减少用量

时间:2020-05-03 06:51:37

相关推荐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健康网的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收集了抗精神病药物应逐渐减少用量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看了能够获得帮助。觉得有用的话就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吧。

1精神病问答

图钉问:

我儿子09年开始发精神;列症,住院治疗了四十天后,一直服药维持着,最近到医院复查,说恢复了就停了晚上的药奥氮平,就复发了,一直都在吃奥氮平和利培酮,又到医院洽了十多,已经出院在家,但还是傻笑,自语,要服药多久才能消失症状。

答:

这个症状估计不会消失,一直用药物控制就行了建议:暂时别停药了,吃药控制吧,有可能要一辈子吃药。

2抗精神病药物应逐渐减少用量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都需要长期应用,有些患者待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药物可以减量服用,部分患者可以停用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在减量或停药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减量,不能快速减药或突然停药,以免导致症状反复或病情加重。

抗精神病药物有很多种类,一部分药物是作用于脑内递质的,影响脑内一些物质的代谢,可以增加或减少这些物质在脑实质内的含量,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作用,一部分药物并不影响脑内递质的代谢,而是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催眠等作用,而改善精神症状。第一类药物会影响药物的受体,在突然减量或停药时会出现反跳现象,症状会突然加重。而第二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的神经长期受到抑制,突然突然减量或停药,抑制状态被突然接触,精神症状会再发或加重。

一般来说,抗精神病药物在减量时,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时间不能小于两周,每次调整药物的剂量不能大于目前服用剂量的一半。应该特别注意的情况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减量和停药必须由精神专科医师来决定,减量的速度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发现症状复发、加重或出现其他精神症状,应立刻就诊。

3精神病行为疗法的七个步骤

行为疗法是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帮助患者建立或消除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实施依赖人的反应学习、操作学习和观察学习,临床适用于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强迫症、考试焦虑症、恋物癖、癔症、厌食症、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病行为疗法一般包括七个步骤:对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特别注意经常发生和很少发生这一问题的情境;问题行为严重程度的标定;行为矫正目标的制定;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结束阶段,一旦达到目标,可以逐步结束干预计划;检验阶段对于有问题行为复发的患者给予辅助性处理。

行为治疗不是用手段直接改变人的身心状态,而是通过改变所处环境和社会相互关系而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行为治疗知识针对特殊问题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和本人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4哪些精神病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五十年前,精神科医生对于严重精神病无有效的控制方法,采用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术取得了较明显效果。但因为双额叶切除,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这一手术方法被逐渐废弃。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神经解剖生理有了深入研究和认识,并利用情绪环路理论,发明了新的手术方式,现代手术治疗精神病很快取代了过去额叶切除术。

目前多采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精神疾病,部分采用开颅颅内多靶点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强迫症、严重焦虑症、更年期反应性精神障碍、大脑发育不全,有攻击与破坏倾向(又称嫁接性精神病)、颞叶癫痫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病患者。

一般精神病病程在5年以上,经过3种以上结构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正规、系统治疗,经过半年以上的住院治疗,精神症状仍不能控制,脑部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灶,而家属要求手术治疗者,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有严重全身疾病或明显智力障碍,器质性精神病及有严重脑功能衰退等精神病患者,均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觉得《抗精神病药物应逐渐减少用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