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健康,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抑郁症健康 >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是心理疾病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是心理疾病

时间:2019-11-09 19:05:52

相关推荐

只要游戏晚上半夜统一关闭,不分大人小孩,白天再开,这样孩子玩不了多久游戏。

呼吁国家彻底关闭游戏,拯救祖国的未来!

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同样也绑架了人们的生活。

这个只能关闭所有的游戏,否则他们控制不住小孩子会上瘾的,不要说小孩子,大人也喜欢玩游戏,只能关闭那些游戏,他们看不到游戏,也玩不到,也就心定了。男孩长期打游戏 导致

打游戏上瘾“那是一种病!一种精神类的病!”看了司马南先生的视频,非常赞同他说的观点。并且我特意去网上科普了相关知识,原来它真是一种精神类的病。并且在.6.19日列入游戏成瘾精神疾病,并纳入医疗体系。

游戏成瘾有哪些症状呢?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1、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

2、将游戏置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之前,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

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

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游戏上瘾到底算不算精神疾病?

有研究发现,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他们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就可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国际上很多研究发现,

长期沉迷游戏者的

神经递质、多巴胺等都发生了改变,

大脑不同程度受损。

15~19岁人群是游戏成瘾重灾区

15~19岁的人群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是最易出现游戏成瘾的年龄段。

游戏成瘾的危害极大,

游戏成瘾者往往可伴有多种躯体症状,

如视力下降、键盘手、颈椎病等。

总体上看,

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严重影响社交能力,成瘾者往往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

2、导致社会能力丧失,不上学、不工作,未来堪忧;

3、认知变得固执、偏执,行为怪异,为了网络游戏,其他一切不管不顾,不洗头、穿尿不湿者大有人在;

4、情绪问题严重,很多人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等症状

每次刷视频看到一些孩子因玩游戏导致荒废学业,或精神异常,或把父母的积蓄全部被充值等。这时就会有人评价说:为什么别人就不会这样,还考了什么名校,还做出了一番什么成就等,难道不是同生活在21世纪吗?你为什么就这样,也活该被这样。每次看到这样类似的评价心里都非常难受,他们真的不该被同情吗?

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看到此消息后有什么感想呢?

看了关于游戏上瘾的相关知识后,我忽然想到。前几天因天气骤然降温,我儿子和几个小朋友去打球,打球过程中因出汗都把外套脱了,结果在第二天上学时有一个小朋友因感冒未到校,这难道不是说明因人体质问题,难道能说是活该吗?所以我完全支持司马南先生的观点。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游戏上瘾这件事,欢迎大家交流。

【注意!#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成瘾认定为新的精神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入了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改变大脑结构 。#羊了个羊 bug##任天堂#(央视网)网页链接

如何治疗电子游戏成瘾

在某些情况下,将电子游戏成瘾归类为一种障碍可能是有用的,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会体验到它。这种区别将使临床医生能够检测和治疗其他共存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物质成瘾。

有几种治疗方法可用于解决视频游戏成瘾问题,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动机访谈和以解决方案为中心的疗法,以及这些疗法的组合。此外,Online Gamers Anonymous 是2002 年建立的12 步恢复计划,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戒酒者匿名者和麻醉品匿名者的戒瘾方法。

例如,一项研究检查了为期9 天的青少年自我发现营的效果,其中包括14 次认知行为治疗课程、8 次个人咨询课程、3 次医学讲座、一次游戏研讨会、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以及戒除游戏逗留期间。31研究人员发现,参加这个营会导致在3 个月的随访中减少游戏时间,并且IGD 的发病年龄与问题识别相关。

安非他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多动症的药物,在治疗视频游戏成瘾症状方面显示出一些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用哌醋甲酯治疗共存的视频游戏成瘾和多动症有一些好处。不幸的是,这些结果凸显了设计良好的治疗结果研究的缺乏,药物有效性的证据有限。在这些药物获得FDA 批准之前,需要进行更多设计更好的研究。——《平息战斗:心理医生教你摆脱强迫的折磨》

“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是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

游戏成瘾已被世卫认定为精神疾病,列入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游戏成瘾又被称为“游戏障碍”,包含9种相关症状。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玩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的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以上9种症状如果满足5项以上,且持续至少12个月便可考虑后续诊断。如果症状严重,也可缩短观察期。

你身边有没有“游戏障碍”患者呢?

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网络游戏精神鸦片当禁##成年人沉迷游戏精神鸦片#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逐渐增多。除了抑郁等精神障碍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成瘾认定为新的精神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入了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游戏成瘾又被称为“游戏障碍”。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

来源:央视网、红星新闻

【世卫:#游戏成瘾被纳入疾病# 出现5种症状就该警惕了】#游戏成瘾9种症状# 你有几项?6月,世卫组织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明确将“游戏障碍”加入成瘾性疾患的章节,其中对确诊“游戏障碍”疾病有着明确规定,即9项相关症状中满足5项以上,且持续至少12个月才可考虑后续诊断;如果症状严重,也可缩短观察期。

这9项症状分别为:①完全专注游戏;②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③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④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⑤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⑥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⑦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⑧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⑨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需要警惕的是,伴随以上症状的患者中,90%都合并有情绪障碍,他们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但很多人会忽略游戏成瘾带来的精神问题。#21岁男生沉迷剧本杀走火入魔#(生命时报,嘉玛)

网络游戏是一种精神鸦片应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手段予以禁止生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公害,尤其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引致网瘾的因素中,毫无疑问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乃是致瘾性最强的社交媒体,其根源就在于数字技术内生性的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正是这一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天然机制使得大量网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罹患网瘾。网瘾不同于酒精、尼古丁等生理性致瘾物质,是一种精神性强致瘾产品,一旦罹患极难戒除,其中广大青少年是最敏感的受害群体,很多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等致瘾后,导致学习一落千丈,精神萎靡颓废,失去生活和生存能力,严重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一些医院或机构曾尝试通过电击等手段强制性戒除网瘾,不仅收效甚微,还极容易对网瘾患者造成二次身心伤害。在笔者看来,试图通过人类的意志来戒除网瘾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法律途径,来捍卫社会大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权益。

人类的任何行为、任何生产创造活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权利,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法理。网络游戏等社交媒体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因其天然的强致瘾性而对玩家身心健康构成严重挑战和损害,这种产品本质上等同于鸦片、吗啡等强致瘾性物质,是一种天然的精神鸦片。除了严重损害玩家的身心健康权利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正面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价值。网络游戏研发机构和个人明知道这种产品的强致瘾性,却依然持续开发生产,不过是为了追求巨大的商业价值,为此他们经常打着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为国家创税的幌子逃避社会责任和法律制裁,而现有的法律框架对于管控其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在很多有识之士的呼吁下,近年来网络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平台开发出所谓青少年漠视,试图通过控制登录时间而限制青少年玩家参加其中,但根据笔者长期的跟踪调查,这些模式或设置形同虚设,根本不足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切身权利。更令人不安的是,绝大多数玩家自身已经因为上瘾而深深沉迷其中,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权利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实际上已经沦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这正是网络游戏开发机构和运营机构暗自窃喜或者闷声发大财的保障。由此看来,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是建立在损害消费者(玩家)身心健康权利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从法理上讲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非义行为,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手段加以管控。

“国家好像要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现在网上有这样一个热议话题,游戏成瘾后的人也许有人没有见过,其实很恐怖!

看到这个说法后很多人不认可,义正言辞地说“玩游戏怎么了?”但是玩游戏和游戏成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游戏成瘾是脑子成天只想着游戏,除了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正常生活,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和吃饭都在玩游戏,学习,工作全部抛在脑后,这不是精神病是什么?

并不是游戏不好,而是沉溺游戏是不好的,其实游戏和娱乐节目和D品是差不多的,都加有上瘾性,但是更可怕的是游戏的上瘾性还是合法的。

D#游戏#品是通过药物原理刺激大脑的兴奋区域,产生愉悦感,游戏和娱乐节目原理一样,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刺激大脑,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溺其中是一种隐形的死法。

这样的人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干一些游戏之外的事情就会疲惫和烦躁。

这样的人在发展下去,还有一种说法这叫“丧尸文化”受到这样文化的影响的年轻人会怎样?

明天我们就来聊:现代社会的“丧尸文化”有多可怕!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关注!每天都有健康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明天不见不散!

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一5里面收录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大家可以对照检查。

“性成瘾”是一种病态吗?一旦上瘾就难以控制,无法摆脱,就像大脑磕了药一样

说到性成瘾相信大家从字面意思上就已经了解了是什么意思,就和我们打游戏上瘾上瘾是一样的,然而这种行为其实对于身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有很多人出现这种情况也比较发愁,也会尽量的来改善。可是我们要知道,来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很容易的,毕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首先一定要找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哪里,也要明白有这种行为以后对自己身心方面的伤害有多大,尤其是过度的纵欲,就会导致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都知道,这方面不仅是和伴侣正常的性生活,同时还包括用手,所以之前有一群人就因为用手上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后来他们便决定要彻底的戒掉这个坏习惯,毕竟这种对于身心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曾经一个男孩说到,自己的女朋友长得漂亮身材又好,而且在夫妻生活上也能够满足自己,可自己还是忍不住的会用手,为此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怀疑自己患病了。

说到性成瘾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人有这种情况一定是不正常的,但是国外的心理学专家曾经对性成瘾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解释,也说到她和迷恋酒精、药物上瘾一样,都让人很难自拔,后来又在国外的一名作家书里面说到,性瘾被称作是精神疾病,被描述成一种病态的行为。

经过不断的研究,在医学界上对性瘾也是备受争议的,现在的观点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强迫的性行为,往往表现的非常强烈、以及周期性或连续性的冲动,一旦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出现非常痛苦、焦虑的情况,容易让人陷入无法控制的幻想和行动里面,耗费很多的时间,可是一旦得到满足又会表现的为后悔、愧疚痛苦,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的情况,这种对正常生活造成的伤害非常大,既想阻止这种行为,但是又没有办法做到,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深渊中。

但是目前并没有将性成瘾列为单独的疾病,是定义为冲动障碍并非疾病,所以性成瘾并不是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但是大家也要了解,性成瘾一旦过度,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一定都要引起重视,并且在生活中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有这种情况的人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会不断地与心理做斗争,在痛苦的边缘徘徊,在这个阶段性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让人心情愉悦的,而是非常痛苦的来源,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焦虑、抑郁。

对身体的损害也是比较大的,容易对血管神经造成损伤,甚至还会使局部皮肤粘膜过度增生,加大感染的风险,久而久之影响到泌尿系统的健康,导致尿道硬结或肿块,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

最厉害的关系就是影响到夫妻感情,如果两个人长时间因为这方面存在矛盾,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需求差距过大,影响到感情,甚至导致感情破裂、家庭不和谐,对于用手成瘾的人来说,还会让伴侣变得非常自卑,甚至怀疑自己,让他们产生一系列的误会,就会降低夫妻生活的质量。

出现这种情况,希望大家一定要正确地来改变,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好它,作为成年人来说,控制好欲望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如果你也遭受性成瘾的困扰,那么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到底该怎么办?毕竟它的形成因素是比较多的,与心理、社会、生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治疗上也要对症治疗。

首先认知疗法很重要,要找到性成瘾的因素,掌握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并且这一类的患者也要勇敢地面对承认自己的问题,在伴侣以及家人的支持下,来进一步寻求专业的帮助,将自己这种行为控制好。

当然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这种情况是需要到专业的医院找医生,在检查完情况以后,医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然后来开具相关的药物治疗,比可自己私自的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

我们都知道需求旺盛和性成瘾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不用过度的担心焦虑,遇到这种问题一定要冷静下来,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发生在哪里,然后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这种情况让你感到无比的痛苦,那么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也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在生活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都是很重要的。

#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首先,像鸦片一样的网络游戏让自控能力差的人上瘾。因为他们上瘾了,人们会不断地需要他们。如果没有网络游戏,这些人就像不吸鸦片一样不舒服,他们会有同样的易怒、易怒和不安症状。

其次,如果他们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甚至上瘾,这些人会像鸦片成瘾者一样导致慢性复发性脑病。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玩游戏会使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皮层区域变薄变小,特别是青少年的控制力降低,产生病态的使用行为,从而追求网络游戏带来的乐趣。最初,青少年的自控力很低。我们的在线游戏仍然以这种方式进一步减少了它们的控制。良心太坏了!

第三,由于大脑区域受损,互联网玩家与鸦片成瘾者一样容易寻求冲动性满足、即时小满足和放弃未来大回报。所以对于一个网瘾者来说,他不能听你和他谈论未来。

这对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来说实在太难了。我希望这次企业能更负责任,与家庭家长一起承担起保护年轻人的责任。#家庭教育# #情感# #我要上 头条#

游戏成瘾居然是病,央视新闻播出了[捂脸]

#沉迷游戏真的会改变大脑结构吗# 简直是一派胡言!最近,看到回龙观医院牛姓专家声称游戏成瘾会改变大脑结构,在此以3点论证辩驳!

1.先用科学的镜头解读一下,游戏成瘾在核磁共振下到底是什么?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Soon-Beom Hong招募了12名网络游戏障碍者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了两组人群尾状核、壳核腹侧和背侧的功能连接差异,发现网络游戏障碍导致神经功能改变与其他物质成瘾现象类似,都涉及皮质纹状体环路的改变。也就是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点在于“成瘾”,而不是“游戏”,“游戏”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包括踢球、打麻将在内任何的行为都会导致脑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只有游戏会导致脑结构的变化。可见“游戏成瘾会改变大脑结构”,完全是一场伪科学的文字游戏,记得一句话凡走过处必留下痕迹,所谓“瘾”不过是大脑是结构在行为多次重复之后留下的记忆机制,与游戏何干?

2.游戏成瘾在学界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有学者指出,所谓的游戏成瘾压根就是伪命题,其本质是一种有效应对压力的机制,并不是病。来自欧美36个高校和机构的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数十篇文献指出,目前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并不具有普适性,它可能被严重夸大了,符合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的行为也并不一定导致其它精神疾病,因而把网络游戏成瘾视为精神疾病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3.把游戏上升到一种跟毒品、烟、酒之类物品上,有点言过其实了,游戏就是游戏,是人类用以增进人际关系,度过闲暇时光的重要活动,自古有之,属于人类不同时期的精神文化产物,它有规则有目标有方法,就像各种体育运动,从原理上和本质上都属于游戏的范畴,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游戏被列入竞技项目的原因之一。而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游戏方式,这跟时代的发展阶段有关,70一代的童年属于沙包和滚铁环、80一代的童年属于连环画、90一代的童年属于电视机,而00一代的童年属于网游,每一代人的游戏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00后是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一代,所以他们的游戏方式就离不开网络和电子,这是时代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让未成年人玩游戏约等于不让他跟这个互联网时代接轨。说句难听的,该警惕的不是“游戏成瘾”对人体的影响,而是伪科学的文字游戏!

把网络游戏当做精神鸦片,这种说法很准确。游戏很有吸引力,玩游戏很容易上瘾,难戒,这是网络游戏和鸦片的共同特点。

网络游戏对身体有害,因为玩游戏时,精神处于高度亢奋状态,玩很长时间也不愿休息。颈椎、视力损害很大,休息不好,还浪费青少年宝贵的学习时间。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曾经的游戏迷,我体会很深。我有曾经连续七个小时不间断玩游戏,也许有人说这很普通,但在我来说,已经是堕落感很强了。

玩游戏入迷,晚上睡觉也会梦到游戏,有时自己也会在梦中变成游戏中的角色。

我家对面是一个大学宿舍区,经常半夜醒来还会看到一些窗户亮着灯。我就在想,灯下熬夜的是不是游戏迷。

网络游戏有害,需要大力规范。建议网络游戏实名制。中学生除了周末,其它时间禁止玩网络游戏,就是玩,也只能玩健康益智类。所有未成年游戏玩家,包括在校大学生,一周玩游戏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

#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我很赞成这个说法,现在这游戏已经被人们定性为精神鸦片,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我说应该远离游戏,多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来取代这个让你成瘾,不想做任任何事情的东西。人生不是游戏,游戏更不是人生,所以我说还是远离游戏为好。

网络游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打脸]

网络游戏好玩上瘾,贻误学习,甚至厌学逃学。长时间专注网络游戏,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心健康,严重者精神恍惚,神志不清。

网络游戏充满暴力,价值观扭曲,加剧孩子叛逆心理和行为。

长期玩网络游戏的孩子,想入非非,脱离现实世界,有些甚至产生人格分裂。

有人网络上说要废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其实给他一部手机就是给他玩游戏上瘾,从此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精神萎靡,网络游戏犹如新的精神毒品,可见网络游戏危害不少啊。

游戏障碍

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网络出现的产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历时5年的研究和讨论后,于首次正式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为明确诊断。

目前来看,游戏成瘾目前在各国的流行率大约都在5%左右,且保持相对稳定,呈现青少年发病率高,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的特征。

ICD-11对于游戏障碍诊断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符合以下三种核心特征(缺一不可),且病程持续12个月以上,则诊断为游戏障碍(职业玩家除外):

1、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受到损害(例如不能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地点,场所);

2、将玩游戏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使玩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

3、尽管已发生负性后果,仍继续玩游戏(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损害)。

如果满足所有的核心特征并且症状严重时,诊断的病程持续时间可以缩短至6个月。

在诊断时要注意与双相情感障碍I型和Ⅱ型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在双相的躁狂期也会表现出过度使用游戏的特征。另外游戏障碍50%~60%都有共病,共病的诊断也至关重要。

从治疗的角度来说,总体治疗目标是合理健康的使用游戏和网络,并非完全的脱离。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共病。在心理治疗中,又以认知行为治疗、动机增强治疗、家庭治疗使用最为广泛,也更有循证医学基础支撑。

网游是“精神鸦片”,一点没错,而且形容特别准确,大多数小孩玩“王者”、“吃鸡”等一玩都上瘾,而且瘾很大,有些还整天沉溺在游戏之中,可以说与吸鸦片差不多,整个人精神恍惚,与家庭、社会脱了节,好多因此走向极端甚至是犯罪,网游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太大,对社会危害甚大。

有些人说是小孩本身自制力差,试问大人又有几个自制力很好的,靠小孩自控力不现实;有些说是家长或老师没管好,现在手机、电子产品无处不在,诱惑就无处不在,大人又大多每天忙于生计,大人想管但很难时刻管得住,很多家庭因为小孩游戏而吵架,家庭分裂,大人与小孩成为仇人,学校也是一样,因为老师没收手机而自杀跳楼的学生已经不少啦!

社会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啦!对网游这个行业,应该高度限制:1,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能玩,他们是学习知识学习文化的最佳年龄,切不可沉溺与虚拟世界之中!2,学生,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要限制玩,同样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3,成年人要限制时间玩,对网游应该征惩罚性的税收!

如果觉得《游戏成瘾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是心理疾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